■揭秘 “海星”方案為何受青睞? “
航站樓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其功能,還要考慮其環境、藝術氛圍及地方風格等 。”民航業內專家介紹,因此航站樓的設計不僅要滿足服務功能,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而“海星”方案之所以受到各方的青睞,其本身具備七大設計特點。
1.從值機到登機步行距離最短 據民航業內專家介紹,航站樓按其建筑物的布局,一般可分為集中式和單元式兩類。集中式是指航站樓為一完整單元的建筑物;而分散式航站樓則是每個登機口成為一個小的建筑單元,供一架飛機停靠。“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航站樓,隨著目前國內外新建機場的規模越來越大,系統復雜、步行距離過長等問題日益突出。”民航業內專家介紹,而此次勝出的“海星”方案,則結合
青島新機場的特定需求,吸取集中式與單元式航站樓的優點創新構型。
據介紹,“海星”方案以指廊為基本單元,采用單元式與集中式綜合的方式。在平衡距離、效率等問題的基礎上,方案選擇五指廊模式,將旅客從值機廳至登機口的步行距離減至最小。各指廊單元可靈活分配,便于各基地航空公司獨立運營,方便快捷。
2.近期“海星”遠期構成“齊” 記者從設計單位獲悉,本次勝出的“海星”方案中,航站樓分為近遠期兩部分。其中近期航站樓造型為“海星”,遠期規劃航站樓與“海星”上下拼接形成“齊”字,寓意將青島新機場打造成齊魯大地新門戶。因此在方案設計時,設計方注重兼顧近遠期需求,為未來發展留下充足空間。
據介紹,新機場近期航站樓位于航站區北側,遠期向南發展。
3.強調綜合交通換乘 據了解,“海星”方案中重點在航站區中心位置設了GTC(綜合交通樞紐),強調綜合交通換乘,計劃構建區域交通樞紐。“這種中心式布局的綜合交通樞紐,緊鄰航站樓,能為旅客提供無縫對接的‘零換乘’體驗。”業內專家分析,其換乘的效率比較高。
同時,該綜合交通樞紐作為機場與城市銜接的樞紐,開放、共享、易于辨識的梭形大廳,將多種交通及配套功能高度集中,并引入商業打造新穎而有活力的機場商業門戶。
4.打造智慧機場 此外在設計時,“海星”方案還將信息化作為提升青島新機場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設生產、安全、服務、管理、基礎五大信息系統,構建機場信息化綜合平臺,滿足機場乃至整個航空城、臨空經濟區運行、管理、決策的需要,用數字化支持機場智慧化,用信息化服務機場未來化,使信息化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最終將機場建設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數字智慧機場和未來航空城。
5.建設綠色機場 同時,青島新機場航站樓將以綠色建筑最高標準——“綠色三星”為設計目標,通過對建造、運營、維護的全生命周期能耗分析,從節地、節能、節水 、節材、室內環境質量控制以及運營管理智能化等六大方面架構機場綠色策略。規劃著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進行專項能源規劃,合理布局能源中心,積極收集并利用雨水,采用透水地面等環保措施,降本增效。針對航站樓、GTC等耗能大戶,建筑設計運用天窗及光導管進行自然采光,合理利用自然通風;采用地源熱泵、冷熱電三聯供及冰蓄冷技術,集合智能控制技術,low-e幕墻及匹配日照特點的光伏點遮陽技術等措施,降低機場能耗及運營成本。
6.設國際免稅商業區 根據設計,新機場航站樓將設立國際免稅商業區,與空側國內商業區布置于旅客流程必經之路,保證商業與旅客接觸面的最大化。在注重商業空間與旅客流程及建筑空間一體化設計的同時,著力打造“特色商貿”:針對青島機場面向日韓的門戶特點,在空陸兩側共同打造“日韓特色商貿區”;結合青島品牌之都城市定位 ,建立“青島名牌產品體驗區”;引入微型博物館展廳、小型圖書館、攝影畫廊等共享功能單元,關注人文生活,傳播城市文化,以極小的面積占比營造“人文商貿”的獨特氛圍。
7.濱海新機場,齊魯新門戶 據介紹,新機場航站樓方案整體設計靈感源于波動起伏的海洋。海星狀的航站樓,從建筑到室內,圍繞海洋主題展開設計;景觀設計通過對風和波浪的詩意描述,以波浪般的外、特色種植和風流動雕塑,營造波光粼粼的海面意境,與海星遙相呼應。自空中鳥瞰,“齊”字狀的總體布局,更與青島的歷史文化建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