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雙降,年內罰單不斷!華夏銀行蟬聯不良貸款率榜首
8月底,華夏銀行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華夏銀行多項關鍵指標出現同比下滑,其中營業收入、凈利潤較去年同期雙雙下降,更是“蟬聯”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不良率最高席位。此外,今年以來,華夏銀行罰單不斷,被罰原因多涉及信貸違規,其中更有多家分支機構收到“百萬級”罰單。
營收凈利雙雙下滑,資產質量數據表現不佳
根據華夏銀行披露的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實現營收455.2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83.54億元下降5.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7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4.60億元下降7.95%;扣非凈利潤112.9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4.21億元下降9.05%。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華夏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位列倒數第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位于倒數第一。
此外,華夏銀行多項盈利能力指標各項數據出現下滑。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3.42%,相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0.27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下降了0.04個百分點,為0.26%;資本利潤率下降0.71個百分點,為3.20%。凈利差和凈息差分別為1.59%和1.54%,分別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和0.04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指標數據也不理想。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0%,與2024年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反映銀行對信用風險的抵御能力,也關系著銀行財務穩健。截至二季度末,華夏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56.67%,較去年末下降5.22個百分點。
根據半年報數據,華夏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07%,較2024年年末下降了0.37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4%,較2024年底下降了0.26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56%,較2024年底下降了0.21個百分點。雖仍然在監管紅線之上,但是三項數據均出現下滑,體現了華夏銀行的資產質量存在下降趨勢。
不良貸款率“蟬聯榜首”,0.23折甩賣不良資產
根據華夏銀行2024年年報和2025年半年報數據,截至2024年年末,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1.60%,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高居榜首”。今年半年報,雖未有增加,但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仍為1.60%,依舊為不良貸款率最高的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
截至6月末,華夏銀行公司貸款余額16491.6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09.27億元,增長5.16%;個人貸款余額7161.47億元,比上年末減少58.80 億元,下降0.81%。不過,不良貸款數據卻與之相反。上半年,華夏銀行公司貸款不良余額224.35億元,比上年末減少24.61億元,不良貸款率1.36%,比上年末下降0.23個百分點;個人貸款不良余額162.3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2.17億元,不良貸款率2.27%,比上年末上升0.47個百分點。
近期,華夏銀行也在努力進行資產優化,對不良資產進行“清倉甩賣”。8月,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公開轉讓2025年第6期~第12期個人不良貸款(信用卡透支)項目。上述7個資產包未償本金總額合計44.83億元,未償利息總額合計63.05億元,未償本息總額合計107.89億元;共涉及借款人戶數22.90萬戶,戶均欠款約4.71萬元(含利息)。而起始價合計僅2.45億元,約相當于未償本息總額的0.23折。
2025年已收多張大額罰單,信貸違規問題突出
除了剛剛公布的2025年半年報數據不理想,2025年以來,華夏銀行多次收到監管部門罰單,最常出現的被罰緣由為信貸違規,其中不乏“百萬級”大額罰單。
8月27日,因貸款“三查”不到位、信貸資金被挪用、違規發放借名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溫州分行被罰款170萬元,一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8月18日,因對原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北城支行貸后管理不盡職負有責任,華夏銀行太原北城支行一副行長被處以7年禁業的嚴厲處罰。
7月,華夏銀行也因為貸款問題,連收三張罰單。7月23日,因貸后管理不到位,華夏銀行太原杏花嶺支行被罰30萬元。7月21日,因違規向風險客戶新增貸款掩蓋不良貸款、違規上調五級分類掩蓋不良貸款,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被罰65萬元,其首席風險官被警告并罰款8萬元;同樣是7月21日,因貸后管理不到位、貸款資金被挪用,華夏銀行廊坊支行被罰款30萬元。
今年6月,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行因“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辦理一次性金融業務未按規定識別客戶身份”和“未按規定開展客戶風險等級劃分、調整和審核工作”兩項違法行為,被處以46.93萬元罰款。5月,華夏銀行銀川分行因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50萬元。
今年4月,華夏銀行南昌分行因貸款管理不到位,被罰款80萬元,5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分別被罰款7萬元、7萬元、6萬元、6萬元、7萬元。華夏銀行寧波分行因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及票據業務管理不審慎,被罰款125萬元,三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
今年年初,華夏銀行深圳分行因違規開展不良資產轉讓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信貸資產分類不審慎、集團客戶統一授信管理不到位、貸款業務管理不當,被罰款560萬元。三名相關責任人均被警告,其中兩人分別被罰款5萬元、10萬元。
(半島全媒體記者 夏楠)
- 青農商行上半年營收下滑 不良率居高董事長薪酬領跑
- 7月銀行罰單透視:罰金呈倍數增長,國開行“領”最大額罰單!
- 因貸款“三查”不到位等 華夏銀行溫州分行被罰170萬元
- 逢時科技蟬聯“隱形獨角獸”,全球磷蝦油龍頭何以持續高增長?
- 大業股份2025上半年資產負債率攀升至74.88%,營收同比下滑4.19%
- 浙商銀行又收下百萬元級罰單,年內已收19張罰單,平均單張罰單金額達142萬元
- 浙商銀行又收下百萬元級罰單!年內已收19張罰單,平均單張罰單金額達142萬元
- “太保系”拿下月度最大罰單!保險業7月罰單金額同比增長55.83%,材料造假和業務違規高發
- 金融監管總局:二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實現“雙降”
- 15張罰單、2681萬元!浙商銀行業績“越罰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