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一輪財稅改革,有兩個重點:一是省級減少了向地方征繳財稅的額度,二是地方增大了對省里下撥資金的使用權。對于前者,例如除部分跨區域企業外,凡是省級參與分享的稅種,現在省里不再參與,收入全部歸地方。僅此一項,今年全省各市縣將增收251億元。這一額度占省級稅收的68.6%。對于后者,過去省財政下撥資金是專款專用,現在則由地方政府統籌支配。
山東這“一少一大”財稅改革,使地方開始擁有更寬裕的財力,地方事權與財權走向匹配,政府由此減少了向企業伸手的機會,減輕企業負擔,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是奔向市場化的改革。
乘勢而為,此其時矣
一方面大刀闊斧簡政放權,為市場發揮作用創造充分條件,另一方面堅決按市場規律施政,直接擁抱市場。這是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治國理政的一個特點。
這樣做有一個前提條件:不再以GDP論英雄。習近平總書記說:“寧可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堅定推動結構改革。”李克強總理提出“區間管理”理念:在經濟運行中,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在此指導下,一系列遵循市場規律的動作相繼上演。針對產能過剩問題,國務院5月下發通知,堅決用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今年6月,金融市場發生“錢荒”,在往常央行會向市場“放水”,以促投資、保增長。此次中央堅定說“不”,靠市場手段穩增長。
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省委、省政府要求更加借助市場力量。在“一圈”內,濟南和萊蕪正打造濟萊協作區。在兩市政府推動下,公交、通訊、戶籍管理正加快走向一體化,未來將在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領域實現“同城化”。由此將建立統一市場,實現一體化發展。這亦是遵循市場規律的動作。
中國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是與開放聯系在一起的。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35年改革取得的一條成功經驗。
從中央到山東,當前正在重復“開放促改革”的故事。9月29日正式掛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新時期的樣本。有境外媒體評價,引入國際競爭破解改革瓶頸,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遠謀大略。
地處東部沿海、早已領略開放紅利的山東,牢牢抓住開放促改革的機遇。早在今年5月,省政府就向中央呈報了建立青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請示。當前相關工作正在扎實進行中。以山東為前沿的中韓自貿區建設,日前在濰坊舉行第七輪談判。山東的開放走向更加深入,山東以開放促改革迎來又一大手筆。
……
或是開啟改革開放新征程,或是成為改革開放的一座里程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屆三中全會總是黨史烙印、國史刻痕。再有幾天,十八屆三中全會就要召開了。它將作出全面
深化改革的偉大部署,吹響團結和調動一切力量進行改革的號角。這注定又是一次以濃墨重彩書寫于黨史國史的三中全會。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乘借十八屆三中全會吹起的改革勁風,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謀求新作為,此其時矣。我們相信,經濟文化
強省建設的目標將在改革中向我們走來,偉大的中國夢將在改革中變為現實!(王學文)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