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 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 左右……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目標。”25日的政府工作
報告,對我省2013年的主要工作進行了明確,切實的目標和務實的工作計劃,讓代表委員們印象深刻,紛紛講述自己對報告的理解。
報告摘登 落實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面向社會推出一批鼓勵民間投資的具體項目 ,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保持在80%以上。堅持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 ,抓好現代能源體系、現代水網體系和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啟動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輕軌規劃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三季度實現全線通水。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建設包括北斗系統示范工程、量子通信在內的新型信息技術類基礎設施,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
智慧山東”。
報告解讀
胡乃平 省政協委員、青島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
“智慧生活”離我們并不遠 胡乃平說,“智慧山東”是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為代表的,代表項目就包括北斗導航系統和物聯網,“北斗導航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導航系統,以后可能會逐步取代GPS系統。”
“物聯網技術是信息領域近幾年最熱門的話題。”胡乃平說 ,目前青島市已經開始試點進行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智慧城市”建設,市民最為熟悉的即是智能公交。“現在市民乘坐公交候車時,只需拿出手機就可以查詢公交車行駛到什么地方,非常方便。”胡乃平說,以后每輛車上如果都運用了這種技術,司機就可以實時了解到路況,也可以了解到前后車輛的位置,就可以避免車輛發生追尾。
報告摘登 建設
生態山東、
美麗山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高度重視大氣污染治理,實時發布全省主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建立應對霧霾天氣長效機制。強化土壤、重金屬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搞好固體廢物管理和綜合利用。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抓好造林綠化和濕地建設,加大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報告解讀
閆軍 省政協委員、中科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治
霧霾可從汽車尾氣抓起 閆軍表示,目前人們目前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依然比較嚴峻,“比如說近段時間的霧霾天氣,有自然因素的存在,但同時更是人為原因造成的。”閆軍說,霧霾天氣是因為空氣中的懸浮物增多,其出現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人為向空氣中排放的污染空氣增多,既有工廠排放的,也和汽車數量增多有關。“汽車排放的尾氣數量占到了很大比例,所以我感覺治理生態環境,也可以從治理汽車尾氣抓起。”
報告摘登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凝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精神力量。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載體建設,壯大一批特色文化產業群,增強我省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工程和創意山東計劃,促進文化與教育、科技、體育、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好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已轉制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
報告解讀
牛魯平 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文聯主席
文化強省青島大有可為 提起青島的文化資源,牛魯平說,青島的條件得天獨厚,各種文化交織,有齊魯文化、海派文化、啤酒文化、品牌文化等,大有文章可做。牛魯平說 ,市政府之前也做出了“文化強市”的戰略,近幾年,青島文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不管是在精品創作、群眾文化、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各個方面取得很多成績,“沒有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經濟發展不能持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3年山東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