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議案
在大海里“蓋房子”,給魚安個家
本市要建8處人工魚礁,增加漁業資源還能釣魚觀光
把混凝土構件、報廢漁船、石塊投入大海,在海里給魚群“蓋房子”。去年市人大通過7號議案,要加快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以實現集環境保護 、生態修復、海上娛樂及海水增養殖發展于一體的新興產業發展模式。近日記者了解到 ,目前人工魚礁建設進展順利,到2015年全市將建8處人工魚礁,可有效修復近海海洋資源,帶動前海一線旅游,市民也有望吃上更便宜的海鮮。
探訪 石塊破船在海里“蓋房子”
去年4月底,青島開發區石嶺子礁海域人工魚礁項目正式開建,開發區海洋與漁業局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項目已投入2000萬元,在1000畝海域投放了礁體。
建設人工魚礁不是將材料一股腦投到海底 、亂搭亂建,施工方在投放時會利用GPS定位系統,來控制投放的精確度。“魚礁的形狀有上百種,利用定位系統進行合理搭建,可以給不同的海洋生物留下最適合的生存空間。”高先生說,魚礁是根據海洋生物習性定制的,像三角形的魚礁和圓形的魚礁是海參和鮑魚的最愛,而方形的魚礁則比較受大眾魚類的歡迎。高先生說,建設人工魚礁一般需要三年或更長的建設周期。
“現在透過水面可以看到礁石上已經附著了很多海藻,近海魚類也增多了。”高先生說,現在市民不僅釣到的魚多了而且個頭大了,“社會效益也開始顯現,人工魚礁的建設和管理需要很多勞動力,可以幫當地居民創收。”開發區石嶺子礁海域人工魚礁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海珍品養殖與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海上樂園,年產值可達5億元。項目建設后還可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計劃 2015年全市將建8處人工魚礁
全市要建設多少處人工魚礁呢?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根據本市“十二五”規劃,2010~2015年期間,在全市建設8處人工魚礁區。其中,增殖休閑型人工魚礁5處,生態公益型人工魚礁3處,每處魚礁區規劃面積300公頃 ,投資金額 2.8億元。逐步形成以人工魚礁為載體的青島近海規模化海洋牧場。實現集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海上娛樂及海水增養殖發展于一體的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將青島近海建成國家級耕海牧漁示范區 。
據介紹,去年全年完成投放礁體15萬空方,超額完成年度10萬空方目標計劃,累計投放礁體數量達到45萬空方。增殖參、鮑苗種500萬只,底播蝦夷扇貝苗種100萬粒。其中:王哥莊海域人工魚礁區目前已累計完成投放石塊12萬空方、混凝土構件3萬空方。五丁礁海域人工魚礁區已完成投放石塊10萬空方,底播鮑魚苗900萬頭、海參苗600萬頭。大管島海域人工魚礁區已累計完成投放礁體10萬空方,沉船53條。
“因為涉及到資金等問題,選定在大公島保護區 、靈山島保護區 、嶗山灣三處建設的公益性人工魚礁預計會在2013年開工建設。”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管理處桑副處長跟記者說。
效益 不但增收,還能讓市民吃上便宜海鮮
建設人工魚礁的投入還是很大的,為什么要建這么多?桑副處長跟記者說,由于長期以來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較多、養護措施相對較少、投入不足等原因,青島海洋資源環境呈惡化趨勢。“海洋漁業資源已嚴重衰退,捕撈能力已大大超過了資源的再生能力,建設人工魚礁勢在必行。”
桑副處長說,實踐證明人工魚礁會產生非常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礁體上面會附生藻類,而有了藻類就會有小生物,進而會有大生物,有了完整的生物鏈,整個生態就平衡了。”專家研究表明,1立方人工魚礁每年約可增2公斤的漁獲量。“近幾年,全市在膠州灣、古鎮口灣、嶗山灣等重點海域,近5年已累計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6億多單位。”還可帶動游釣漁業發展,為休閑旅游提供新空間。
人工礁石能給普通市民帶來哪些好處?“海洋資源豐富了,市民可以吃到更多珍貴品種的海鮮。”桑副處長說,雖然不能肯定說海鮮價格會降低,但近海捕撈的成本低,隨著漁獲量的增大,海產品的價格也會隨著市場規律降低,市民有望吃到更便宜的海鮮。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