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海臨風丨河南匿名舉報者遭毆打,有三個疑問待解答
原標題:半島時評 | 河南匿名舉報者遭毆打,有三個疑問待解答
半島評論員 高書華
近日有媒體報道,河南周口一男子向該市環保局扶溝縣分局打電話匿名舉報一家工廠排污,結果被該工廠得知,將其打成顱腦損傷。該企業還威脅說,“誰再舉報,舉報一次打一次”。被人舉報不想辦法整改,反而瘋狂報復舉報人,實屬猖狂。
此事網上發酵后,2月2日,扶溝縣成立工作組調查該事件。2月5日深夜,扶溝縣委宣傳部公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泄密者為周口市生態環境局扶溝綜合執法大隊某中隊中隊長李某濤,相關責任人將依法處理。只用3天,泄密者即被揪出,實屬高效。然而,僅目前披露的信息,尚不能解決所有疑問。至少在三個方面,網友疑問重重,希望當地有關部門在接下來的信息披露中能夠予以體現。
1、為何舉報多日,涉事企業沒有被查封?
因自己家附近的豫祥腸衣綜合加工廠夜間排放難聞的氣味,1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固城鄉土河村的村民邵紅兵,向當地的12369環保舉報熱線投訴,6天之后,他遭到了毆打。也就是說,這6天時間里,這家企業仍在排污,沒有受到任何處理,是調查取證需要很多時間嗎?
從當地工作組的調查速度來看,2月2日成立工作組,2月5日便查出,涉事企業在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啟用的情況下投入生產,違反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的“三同時”規定,對該企業依法查封,僅用了3天。
那接到群眾的舉報電話后,長達6天的時間里,當地環保部門行動了沒有,都做了哪些調查取證工作?
2、泄密者和打人者到底是什么關系?
近年來,類似舉報人信息被泄露甚至被打擊報復的案例,并不鮮見。這也導致遇到類似情形時,公眾不敢去舉報。而這顯然會縱容不法行為,也不利于構建地方健康的社會生態。
污染企業夜間偷偷排污,搞得地方河流受到污染,臭氣熏天,地方環境部門已是失職失責。接到村民舉報時,不說聞過則喜,彌補漏洞,反而將舉報人的信息泄露給企業主,執法者和違法者勾連在了一起,何其荒唐!
好在,當地紀委等有關部門迅速介入,違法企業的“保護傘”被揪出,但仍需要披露更詳細的信息:這其中都有怎樣的利益輸送,泄密者和打人是什么關系,還有哪些企業還處在泄密者的保護之中?這些問題都需要深挖,以消除權力尋租的不正之風,讓正氣得以弘揚。
3、接線員都不知道舉報者的聯系方式,泄密者是怎樣知道的?
曾有記者向邵紅兵撥打過的河南省12369舉報電話咨詢,接線員表示,他們對匿名舉報者的信息保密,不會泄露。“匿名舉報不用有這個擔心,您的電話都被隱藏的,我們這邊也看不到。”
既然接線員都看不到,那匿名舉報應該是比較安全的。那么問題來了,周口市生態環境局扶溝綜合執法大隊某中隊中隊長李某濤是怎樣知道的?這個問題最受關注,很多網友都想知道,因為它關系著環保熱線在保護舉報者信息方面有沒有漏洞,以后再有人匿名舉報,當地是否能夠百分之百保證舉報人的安全。
舉報是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和監督的有力方式。舉報人反映的問題能否及時得到調查,舉報舉證的保密性和舉報人的安全能否得到充分保障,都反映出相關部門對群眾監督的態度。期待更多更詳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