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網絡打假豈能淪為斂財工具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姚紹毅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紅經濟如日中天,各種網紅層出不窮。他們有的憑借才華橫溢吸引粉絲,有的通過真誠分享生活點滴收獲關注。然而,也有一些人以“網絡打假”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網紅“鐵頭”等人的所作所為便是典型一例。
8月27日19時45分,@平安濱江發布警情通報稱,網紅“鐵頭”等人涉嫌敲詐勒索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曾經,“鐵頭懲惡揚善”的名號或許讓一些人對其寄予厚望,以為他們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挺身而出。但隨著警情通報的發布,這一美好幻想被徹底打破。董某某(網名鐵頭)、薛某、許某某等人以曝黑料相威脅,向帶貨主播索要黃金和大額錢財,不僅背離了網絡打假的初衷,更觸犯了法律的紅線。
網絡打假,本應是凈化網絡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正義之舉。在網絡世界中,虛假宣傳、兜售假冒偽劣商品等亂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真正的網絡打假人士通過曝光這些不良行為,促使商家規范經營,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他們的努力讓消費者能夠放心地進行網絡購物,為構建良好的網絡生態貢獻了力量。
然而,“鐵頭”等人的行為卻將“網絡打假”變成了一種斂財工具,完全是出于私利,而非為了維護正義。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被敲詐的帶貨主播,也讓廣大網友對網絡打假產生質疑。如果網絡打假都變成了謀取私利的手段,那么誰還會相信那些真正為正義而努力的人呢?誰還會支持網絡打假這一行為呢?
“鐵頭”等人的敲詐勒索行為必將受到法律嚴懲。“鐵頭”等人以為可以憑借網絡的匿名性和影響力為所欲為,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們的行為不僅給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也給那些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的人敲響了警鐘。
這一事件也提醒我們要加強對網絡行為的監管。網絡雖然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它并不是法外之地。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網絡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網絡違法成本。同時,平臺方也應加強對網紅的管理,規范網紅行為,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處理,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網絡打假是一項有意義的行為,但絕不能淪為斂財工具。我們應該支持那些真正為維護公平正義而努力的網絡打假人士,同時也要堅決抵制那些以打假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的不良行為,構建一個健康、和諧、有序的網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