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評面丨好好說話,實現數字時代的“雙向賦能”
特約評論員 宋守山
前些年,剛用電腦的時候,有一種現象是“提筆忘字”。而現在,好多人卻發現自己“不會”說話了,語言表達能力急劇下降,“詞窮”不是因為“理屈”,而是“忘言”,這是當前社會中“媒介素養”缺失的一種典型癥狀。這絕非數字社會中的應有狀態,只有學會“好好說話”,才能推動技術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實現彼此的“雙向賦能”。
語言表達是人類的基本能力,只有順暢的交流,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按理說,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不斷提升公眾的交流能力,從QQ到微信,從文字到視頻,皆是如此。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應該如何享受科技進步便利的同時,讓“詞窮”這種狀態少出現。
作為“忘言”的“詞窮”,更像是語言表達過程中的“卡殼”,大腦忽然“短路”了,不知所云,這是媒介素養短缺、技術倫理問題集中呈現的結果?;ヂ摼W不僅會形成“地球村”實現“天涯若比鄰”,在另一層面,互聯網傳播中的“信息繭房”,使得人際交流的“破圈”越來越少,很多人習慣囿于熟悉的圈子,自然與外界的交流變少,也就產生了“詞窮”的狀態。而互聯網傳播環境中信息的“泡沫化”現象也極為嚴重,這種現象讓人沉迷于毫無邏輯的信息碎片,不僅邏輯能力退化,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斷降低。
可能有些人會說既然現在都進入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發達到文生視頻的Sora都出現了,我們只需要去享受科技進步的果實就好,還需要“好好說話”嗎?我們只需要刷刷短視頻,享受科技進步的樂趣不就行了?讓機器人“學好本領”,為我們人類服務不就得了?事實上,越是科技發展,人類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越發重要。比如,大家都知道不僅人類之間要學會交流,人工智能同樣需要“好好說話”,人工智能不僅需要人輸入指令,更需要基于人的表達對其進行“調教”,只有人機之間更有邏輯,指向更明確的“交流”,才能讓AI準確理解人類的“需求”,不斷推動這項技術的進步。所以,好好說話、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辭藻華麗、氣韻貫通,還關系到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
(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媒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
- 山海時評 | 政策“組合拳”出擊,為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 青島稅務激發區域消費新活力,賦能外貿優品創業市集
- 2025泊里啤酒美食嘉年華盛大啟幕:五維賦能打造文旅融合新標桿
- 共筑行業清朗生態!貝殼啟動 宜居青島?陽光傳播 房產新媒體創作者賦能計劃
- 海洋科技網上大市場正式發布 數智化賦能科技成果轉化
- “信任”有力量!醫患雙向奔赴書寫生命暖章
- 為生命護航,為安全賦能 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舉辦“青力守護 救在身邊”急救培訓
- 2025中國平安“勵志計劃”啟動 AI底座賦能青年學子創新研究
- 金融賦能外貿“量質齊升” 青島農商銀行:小微外貿企業背后的“金融護航者”
- 綠色科技賦能 山東移動濰坊分公司星環OTN技術助鄉村網絡“節能提效”雙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