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德斌
爆款劇的誕生一直伴隨著“刷量”的猜測。究竟是視頻網站的統計方式,還是“刷量”導致爆款劇點擊量年年破紀錄?相關問題在業內眾說紛紜。但近日,隨著愛奇藝起訴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索賠500萬的訴訟曝光,視頻網站背后可能存在的“刷量”產業鏈浮出水面。(8月15日《南方都市報》) 爆款劇“刷量”并非秘密,網上甚至有“刷量”攻略、曝光帖,還有爆款劇請水軍“刷量”后不付錢,結果引起水軍“反水”揭丑。只是,爆款劇的制作方和發行方都不承認,而外界又很難拿出確鑿證據。此次,愛奇藝起訴刷量公司的案子曝光,有助于公眾認清爆款劇的播放量泡沫,從而平抑虛假繁榮。
影視劇“刷量”都是為了爭個好的排名,播放量高,廣告亦可賣個好價錢。可見播放量跟利益息息相關,才是“刷量”的主要動力。據愛奇藝反映,2015年之后,盜刷現象開始慢慢變多,主要出現在一些熱門劇和自制劇身上,有個別劇甚至超過90%的數據都是盜刷產生的。如此“刷量”已然沒有底線,完全是欺騙用戶、平臺、投資商和廣告商。
“刷量”產生的后果非常嚴重,不僅沖擊了正常的播放量數據,影響到平臺推薦、廣告投放依據,損害到各方合法利益,也破壞了公平競爭,令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大家都去比拼“刷量”,忽視制作質量,導致大量粗制濫造的爆款劇充斥市場。假如如此走捷徑而不受到懲罰,那還有多少人會用心創作?
必須依法打擊“刷量”者,讓其付出高額的違規成本。愛奇藝起訴刷量公司只是第一步,畢竟刷量公司也是收錢辦事,真正的幕后獲益者,才是更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廣電總局也可將其作為舉報信,對違規“刷量”的影視劇加以嚴懲,將嚴重違規者納入“黑名單”。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