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青島發布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優先發展機構養老向社區居家養老轉變,由保障性的兜底養老服務向普惠性的社會化養老服務轉變。島城區(市)政府對承擔家庭照料人員提供免費培訓。鼓勵二級??漆t療機構開設養老床位或轉型為特色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含外地戶籍)在本市養老機構累積服務時間滿3年,并獲得初級養老護理員以上證書的,在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時,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納入享受范圍。
免費培訓承擔家庭照料人員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要具備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和短期托養功能,主要服務于健康老人、高齡老人和中度以下失能老人,讓老年人在社區即可享受到便利化的養老服務。意見稱,青島要建立市、區(市)兩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鎮(街道)、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構建覆蓋全市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大力發展具備機構養老、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服務功能的社區小型養老機構;鼓勵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升級;鼓勵發展社區失智者照護中心,建設失智者友好社區。
養老服務配套建設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鼓勵社會力量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場所或管理運營公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場所和設施。完善和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功能,支持社會組織、家政、物業和企業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跨區域、規?;⑦B鎖化、品牌化經營。打造市、區(市)兩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牌。
島城鼓勵家庭成員承擔照料義務,區(市)政府對承擔家庭照料人員提供免費培訓。鼓勵鄰里結對幫扶、互助,建設鄰里互助養老點。整合利用農村現有敬老院、農家大院、幸福院等為老服務設施,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購買服務等方式,在保障五保老人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向全社會開放,打造區域性農村養老服務中心。
二級??漆t療機構可轉型特色養老 意見稱,青島以服務失能、高齡老人為重點,大力發展養護型、護理型和臨終關懷型養老機構。公辦養老機構優先保障城鄉難以居家照料的困難老年人、重度殘疾老年人以及中度以上失能的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貼和“失獨”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富余床位可向高齡老年人開放。
公辦養老機構的運營方式需改進,推進部分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為企業、社會組織或實行公建民營,鼓勵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展養老機構。指導和鼓勵現有養老機構通過市場化、連鎖化、產業化經營等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現有床位利用率。
意見要求鼓勵和支持養老機構采取自辦、合作等方式,逐步實現醫養結合。推進部分公立醫療機構、療養院等增設老年病科、臨終關懷病床或轉為老年康復、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或養老機構,促進老年人照護服務與醫療服務有效銜接。鼓勵興辦集中收住失智、精神疾病、傳染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專門養老機構,鼓勵二級專科醫療機構開設養老床位或轉型為特色養老機構。將醫養結合納入全市大健康工作規劃。
為失能老年人購買服務不少于60小時/月 意見中指出,各級政府按照“?;?、兜底線”的原則,全面履行“兜底”保障職責,完善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采取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方式,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區(市)政府為本市戶籍未入住養老機構的城市“三無”老年人、農村五保老年人、城鄉低保人員中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貧困重度殘疾老年人以及經濟困難的“失獨”老年人購買基本養老服務,其中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的服務時間分別為每月不少于45小時和60小時,城鄉分別按每小時20元、15元的標準予以補助。養老機構收住本市戶籍城市“三無”老年人、低保老年人,收費不高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區(市)政府按照當地普惠性養老機構平均收費標準的80%給予補助。
在推動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方面,加快養老與房地產、醫療、保險、旅游等的融合步伐,大力發展具有青島地域特色的中高端養老產業,鼓勵和扶持高質量老年康復輔具、食品藥品等的研發、引進和推廣。支持引導閑置樓盤、療養院、賓館等設施轉型發展養老產業,建設一批養老度假村。規劃建設國家級生態健康養老產業園區。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集教育、健康、養生、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老年社區和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
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青島將加快推進“智慧養老”工程。規劃建設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推進健康管理信息化,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電子檔案。建立行業統計制度,健全行業發展評價和監測指標體系,規范收集行業基礎數據,為政府管理決策和監督等提供支持。
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養老科技服務平臺,并實現與全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的互連互通。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廣電網、大數據等平臺和技術,整合生活服務、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資源,建立從數據采集到分類應用全過程的標準、規程,構建交互式智慧養老服務網絡,逐步實現個性化的養老服務。
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在完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基礎上,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方式,拓寬籌資渠道,創新保險產品,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減輕老年人養老費用自付壓力。
養老護理員有機會優先申請公租房 據介紹,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享受同等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參資入股、收購、委托管理、公建民營等方式,建設、管理和運營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力量申請籌辦養老服務機構,民政部門應及時出具相關證明。
養老護理員(含外地戶籍)在本市養老機構累積服務時間滿3年,并獲得初級養老護理員以上證書的,在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時,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納入享受范圍。將養老機構護理員作為特別緊缺工種,增加20分落戶導向分。
對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為社會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符合有關服務標準和規范的,按日均服務人數等因素,每年給予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補助。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含農村幸福院),按照評定等級,每年給予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運營補助。對各類養老互助點,給予每處每月200元的運營補助。新建養老機構按照每張床位1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分3年撥付到位;對通過改造或租賃用房(租用期須達到5年以上)形式建設的養老機構,按照每張床位6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分2年撥付到位;對符合標準的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一次性建設補助標準在上述基礎上相應提高20%。養老機構為入住老年人購買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50元的意外傷害保險,政府對機構按每人每年12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統一為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每人每年保費總額最高不超過20元的意外傷害保險。
2020年全市養老床位達9.6萬張 該意見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青島將著力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理念由重事業發展向產業與事業并重轉變,發展重點由優先發展機構養老向社區居家養老轉變,發展方向由保障性的兜底養老服務向普惠性的社會化養老服務轉變,服務內容由一般生活照料向文化娛樂、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多元化轉變,服務手段由單一的實體服務向“互聯網+”綜合服務轉變。打造“頤養青島”服務品牌,促進政府保障性養老、社會基本養老和產業化養老協調發展,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不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城鄉一體、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養老服務品牌,打造國家級生態健康養老產業園區。社區居家養老設施覆蓋所有城鄉社區,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城鄉所有居家老年人;全市養老床位達到9.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5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比例達到50%以上。
城市信報記者 劉金震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