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10月28日訊(記者 郝園園 實習生 邱立赫) 自從10月1日山東路熱網工程全面啟動以來,整個工程進度問題就一直廣受關注。10月28日,市南區城管局就道路恢復施工情況進行了通報。據悉,目前市南區已完成江西路以北100米、401醫院門前140米的溝槽道路恢復施工,澳柯瑪橋以北450米的道路恢復施工也已經開始。“符合接手條件的路段,我們第一時間接手并進行道路恢復施工。”據市南區城管局副局長佟峻介紹,由于低溫造成道路養護時間較長,何時全面實現通車還不好預判。
按照青島市供熱發展規劃,在山東路熱網工程建設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山東路熱網工程于10月1日全面啟動,從延吉路口至閩江路口管網溝槽全程2 .3公里。經過28天不間斷晝夜施工,于10月28日凌晨實現全線貫通,順利完成了熱網建設任務。佟峻告訴記者,根據山東路熱網工程建設指揮部的安排,市南區城市管理局負責熱網工程管道鋪設后的道路恢復工作。
“從熱網工程建設初期,我們就會同上級主管部門和華電熱力集團公司,研究鋪設管道后溝槽恢復工作。”佟峻說,10月9日他們制訂了溝槽恢復的設計方案,并組織專家進行了風險評估,同時將道路施工材料提前送檢實驗室,確保質量。“10月15日開始對江西路以北100米的溝槽進行試驗段施工,并于20日完成,實驗段的各項檢測數據符合規范要求,也得到了專家們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據佟峻介紹,之后根據專家組的建議,優化了設計方案,25日又完成了401醫院門前140米處的溝槽道路恢復施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此前的熱網工程建設中,所挖出的溝槽平均深度為3.5米。“在熱網建設單位完成一個路段的施工,達到路面可恢復條件時,我們第一時間進場進行施工。”佟峻說,在道路修復中,為了壓實路面,已將二灰碎石的鋪設標準從40cm提高到60cm的厚度,并增加鋪設一層土工格柵,確保道路恢復的質量。“道路施工中的不利因素就是天氣,由于氣溫降低,道路養護時間會變長。”此外,在施工期間還要對地下的橫穿管道進行保護。
“從27日晚間開始,我們已經接手澳柯瑪橋以北450米的道路,進行道路恢復。”佟峻說,下一步,他們將克服天氣的不利因素,溝槽符合質量標準交工一段,施工一段,爭取在管網建設工期結束后,馬上恢復道路,確保交通的順暢。而至于何時能夠全面恢復道路通車,或是會采取分段通車的方式,目前尚不能做出判斷。
市南區城管局市政建設項目部經理王義光告訴記者,為了確保工程盡快、保質地完成,我們安排了近100人的施工團隊,進行24小時倒班不停歇施工。”王義光說道,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團隊還會進行晝夜分工。
信息采集/記者 郝園園
設計/半島視覺工作室 徐國以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