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奮力轉型的當下中國,吸引了國內外更多的聚焦和疑問。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兩會內外,直面這些“
當下之問”,有助于我們認清前行的路徑、發展的家底和前景。
1 中國發展是否會跌入“第二梯隊”? 2014年,中國7。4%的經濟增速創24年來新低。與之相伴,近期不斷有國際機構和境外媒體預測,2015至2017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看來,21世紀初,中國經濟高增長時,就有和印度經濟的“龍象之爭”說法,如今這一話題被重提,不排除是“中國威脅論”的一種“障眼法”。“從增速上看,印度在不遠的未來肯定會超過中國,但在經濟總量上,二者并不具備可比性。”
?。玻埃保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6萬億元,折合10.2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只有2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
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測算顯示,年均增長速度只要7%左右就夠了。這樣的增速也為調整經濟結構留下空間。
2 中國市場吸引力風光不再了嗎?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國際收支數據及全年國際收支數據中,資本項目出現四季度912億美元逆差和全年960億美元逆差。
數據發布后,有市場人士驚呼:“中國遭遇了史上季度和年度最大規模資本外流”。
事實果真如此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今年1月公布《全球投資趨勢報告》稱,受消費需求低迷、匯市震蕩以及地緣政治不穩定等因素影響,201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同比下降8%,至1.26萬億美元,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就連一直是全球吸引外資第一大國的美國,外商直接投資總量也大幅下跌近三分之二,僅為860億美元。
與此同時,去年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達12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而且我國吸收外資增長主要體現在服務業領域,目前已占到總量的56%,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則下降到36%。
3 中國會不會出現“地方政府破產”? 中國財政收入現23年來最低增速、土地出讓金增幅罕見大跳水,全面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地方債務進入償債高峰……2015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中國地方債風險有可能上升,成為西方一些國家“唱空”中國經濟的重要理由。面對今年更為嚴峻的財政收支形勢,中國會出現“地方政府破產”嗎?
還是讓數字來說話。當前在國際上,一般用負債率來衡量一國債務風險,公認的警戒線為國債余額占GDP比重不超過60%。2013年6月底,全面審計摸底出的全國政府性債務規模超過20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債務超過一半,占當年GDP比重約為34%。
而20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公布的對中國政府債水平數據的評估也認為,中國的廣義政府債務,包括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和未列入地方預算內的,如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等全部債務,大約占GDP的45%。
“中國不會像美國一樣出現地方政府破產?!必斦控斂扑L劉尚希說,中國整體政府性債務占GDP比重仍低于發達國家,而且和美國不同,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用于投資,相當一部分投向有回報的基礎設施領域,未來收益可以用來償債。
4 “搶購馬桶蓋”說明了什么? 春節前后,關于中國赴日游客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的新聞意外地成為熱點,甚至引起大家對“世界工廠”為何做不好一個小小馬桶蓋的反思。有的認為搶購背后其實是中國制造業的悲哀,說明“中國制造”復制能力強,創新能力弱;有的反駁說這些馬桶蓋和電飯煲其實都出自中國工廠,“中國制造”的能力并沒有那么不堪。
到底孰是孰非?因為工作的關系,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經常出國參加學術活動,這兩年他發現了國外市場上的一些變化—— 鞋類、衣服、玩具等低附加值商品“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少了,來自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多起來了;而國內一些知名品牌在外國電子用品商店里亮相的越來越多,一些國家領導人甚至在演講中頻頻提及中國在高鐵、核電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的成就。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進入了中高端,靠低成本競爭的時代正在過去。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正在不斷改變著‘中國制造’的形象?!绷簡|說。
5 反腐敗拖累中國經濟發展? 反腐高壓態勢之下,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言論:有的說八項規定執行得太嚴格了,不僅飯店、酒店生意大受影響,一些花農、苗圃經營者的生活都無以為繼;有的說現在地方干部都不敢做事了,項目到了手里都不敢審批,怕多做多錯,結果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
但是記者經實地調研后發現,真實情況與上述論調相差甚遠。就拿大家公認的受到沖擊較大的餐飲行業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3。6%,2013年則降至9%,但到了去年,這一增速回升到9.7%。
更為重要的是,過去三年中真正受到沖擊的是限額以上的高端餐飲業,增速經歷了從兩位數增長到負增長再回到10%左右增長的變化過程,而限額以下的大眾餐飲業的增長率則已接近15%,適合老百姓家庭消費的餐廳顧客盈門、需要等位也是全國的普遍現象。
由此可見,反腐敗真正影響的是“腐敗經濟”,真正斬斷的是“不正當利益”的輸送渠道。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年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