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建國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在隨后的飛行過程中,我國航天員將首次進行空間出艙活動。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人們心中都有一個飛翔的夢想,而富于想象力的中國人,更是給遨游太空賦予了詩意的色彩、神話的浪漫。這一刻,千年夢想劃過一段美麗的弧線成為現實,彰顯了科學的無窮魅力。此時此刻,同樣讓人好奇的是,神七那么多的零部件,是如何一個個保證質量,并且是如何自然融合到一起發揮作用的。
據稱,神七是集中國各地制造業大成,例如飛船的遙測設備(相當于眼睛)、鋁材部件等,是在重慶制造的;太空衣的“心臟”、2.8公斤重的氣液控制臺,是在安徽誕生的;而坐墊則來自天津;神七與地面通訊的設備、太空衣上的生命保障系統,是由山東研究開發而成;而對太空人十分重要的太空廁所,則是江蘇南京的產品;生命保障系統、電器等相關的一些零件,則是浙江制造……
之所以如此贅述,是想說明神七的高科技與高質量,其實寄托在這一個個的“小零件”身上;而這些“小零件”,它們無一不需要具備極高的精確度。神七很神奇,但這些“小零件”本身并不神奇,它可能就來自我們生活的地區,甚至就是我們身邊那不起眼的小廠。這其實也說明,中國制造是完全有可能占據世界最高點的。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一些產品質量事故,卻讓人大失所望。僅從技術看,我們能生產出神七,難道還生產不出質量有保證的日用品嗎?兩相對比,差距應該體現在標準上,以及對標準的嚴格執行上。
就神七而言,它在質量上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標準。而在標準確立之后,所有參與生產商都必須嚴格執行這一標準。倘若不能執行,則只有一個結果:返工重來。而以當前出問題的一些產品而言,論技術含量其實并不高,論參與環節也并不復雜,但因為標準的底線太低、標準的執行太弱,而且違法的成本過低,由此質量被忽視,這也是當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人看神七也應該有不同的感受和啟發。對于從事“中國制造”的人來說,對于監管“中國制造”的人來說,則可以從中得出關于質量的啟示。或許很多人會慚愧,我們能制造出高技術、高標準的神七,難道就不能造出經久耐用、質量有保證的日用品嗎?從這個啟示出發,進而以神七標準打造“中國制造”,這也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 [編輯: 麥迪]
相關專題:
神舟七號飛船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