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冰潔 “這么‘高大上’的騙局,您父母知道了嗎?公共安全專家鄭重提醒:每五十次轉發消滅一個騙子!感謝您的參與!”這段話,是江南公安分局三江派出所所長湯廣玲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分享所里原創的“TOP10史上成功率最高騙局”時寫的。國慶節,該所從各類詐騙報警中,找出10個最具迷惑性的案例,做成微信小游戲,提醒市民防騙。 民警根據詐騙警情悉心研究騙子坑人的伎倆和圈套,制作成防騙專業考試題、微信小游戲,讓市民參與,這值得點贊。毫無疑問,公安民警這么做,是一種俯身向下的姿態,是悉心為民的行為,也是關心市民財產安全的有益舉措。騙子狡詐,不是每個市民都能識破,也不是每個市民都能先知先覺。唯有親身經歷和目睹了市民被騙悲劇的民警,才有條件通過深入調查,理清騙子的圈套,知道如何識破騙子的鬼把戲。因此,公安民警把騙子蒙人的內幕揭穿了,公開了,市民了解和掌握了騙子的陰謀詭計,就會多一些提防和小心,就不會輕易被“砸”中。
不過,公安民警提醒市民防騙的思路還可以拓寬,宣傳手段還有待創新。雖然當下網絡很發達,但是,仍然一部分人不喜歡上網,或不會上網,還有一部分人使用“落后”的手機,不能玩微信,還有的人為節約話費,關閉了手機上網功能,故而這些人群無法接觸到民警的防騙“專業考試”,無法參與“防騙小游戲”。而有的騙子恰恰利用這些人群不上網的弱點,實施詐騙。
由此可知,雖然公安民警通過網絡方式提醒市民防騙是一個快捷方式,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這種技術和手段的覆蓋面是有限的。因此,公安民警的防騙工作不能停留在獲得網上的贊譽,更應該注重收到實效,保護重點人群和弱勢群體。
實踐證明,被騙子“砸”中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識別能力相對差一些。尤其騙子設計的圈套看起來有利可圖,所以比較蒙蔽人。因此,公安民警不僅要在網上推廣防騙術,揭露騙子的鬼把戲,還要做好線下工作,要多了解轄區內居民的情況,選取重點的人群深入開展防騙宣傳。
比如,在社區多做普及防騙的常識,針對不上網的重點目標人群開展防騙宣傳,讓重點人群也能參與到公安民警制作的防騙提醒考試或游戲中來,擴大防騙的宣傳面、覆蓋面,讓重點人群洞悉騙子的伎倆,騙子的“命中率”就會大大下降。
當然,公安民警的主要職責是依法嚴厲打擊騙子,始終保持對騙子的高壓態勢,不讓任何形式的騙子露頭,從而使騙子感到執法的厲害和法治的威嚴,不敢抬頭。
為此,一者,公安民警要主動出擊,掌握騙子的行蹤,及時端掉騙子的老巢,使轄區沒有騙子的生存空間;二者,要暢通民情渠道,建立良好的警民關系,及時了解、掌握騙子的動向,把龜縮在轄區的騙子揪出來,使騙子不能立足;三者,及時受理和偵破詐案。使騙子不能得逞,做公民財產安全的堅強后盾。(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