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文斌 5A級景區平均門票超過百元 、花101元就看了幾塊石頭……這個十一黃金周,關于“景區門票貴”的話題引發熱議和吐槽。近兩天,記者統計A 股市場上的7家景點類上市公司發現,近十年來,峨眉山A 、黃山旅游、麗江旅游均調價兩次,接近國家發改委規定的三年一次的“上限”。財報數據顯示 ,調價后,幾家主要的景點類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率都有所增長,部分景點類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過60% ,高于房地產等其他暴利行業。(10月6日《揚子晚報》) 風景區門票畸高,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玩遍全國5A 級景區門票近2萬元,而中國景區門票價格也已全球領先。同樣是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基本票價是每人245元,一票三天有效,周票每人298元。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門票價格因不同的游覽方式而不同,徒步或騎單車進入每人12 美元(約合人民幣74元),租車進入4個人用一部轎車25美元(約合人民幣154元),可以在里面待7天。
門票高,收入自然高。據了解,在玉龍雪山景區,乘坐索道的游客數與雪山瀏覽人數基本相當,索道業務是其主營板塊,毛利率高于80%,比地產等行業更“暴利”。
然而,風景區門票高,卻仍然一邊哭窮 ,一邊推出虛假的漲價理由。最常見的漲價擋箭牌就是成本上升。其中,景區保護性投入、環境整治等剛性支出上漲,新造景區連年虧損,以及巨大的宣傳費用都是景區“被漲價”的重要原因。然而,調查發現,這些漲價邏輯根本就站不住腳。雖然國家發改委“禁漲令”實行7年,可景區門票漲價的腳步從未停止。本來,景區門票漲價,當地政府會有所“動作”,然而,當地政府多為受益者。以丹霞山景區為例,自2010年成功申遺后,景區的保護性投入日漸增加,其中相當一部分實際流向了當地政府。如此,對于景區漲價,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景點類公司比房地產還暴利 ,最終的一個結果是“游不起”,旅游也會成為富人的“專權”了。而祖國大好河山,豈能讓“暴利 ”橫行霸道?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