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鄧海建 又見驢友被困!又見高成本高風險的生死營救!10月4日凌晨,22名“驢友”在北京懷柔區箭扣野長城被困,當天恰逢大雨、大霧和低溫天氣,情況危急。隨后,消防員與當地多部門組織的救援隊冒雨攀爬5個多小時,成功將被困人員解救。(10月5日《京華時報》) 據搜救隊介紹:當天凌晨開始,懷柔山區一直持續大雨天氣,山上風力達6~8級,氣溫接近0攝氏度,濃霧彌漫 ,山上能見度不足30米。“驢友”被困的箭扣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有的路段城墻已經倒塌,城墻下方就是十幾米深的壕溝,不少路段坡度達70度左右,沿途樹木叢生……然而,被困的“驢友”大部分在40歲以上,雖配備了基本的戶外裝備,但缺乏必要的御寒衣物等專業裝備。有幾個問題需要追問:一是驢友攀登野長城,如果做足了功課,何以連基本御寒衣物都欠缺?二是驢友組織的探險,究竟有沒有考慮到基本的避險能力與安全自救?
這幾年,驢友失聯或遇難,幾乎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探秘野趣,這是人類的天性。沒有這種好奇感,哥倫布發現不了新大陸,麥哲倫開啟不了環球航行……千百年來,古堡秘境的傳奇,靈山秀水的神秘,是激發人類不斷向未知邁越的澎湃動力。探險,是人類好奇的天性使然,更是不屈于自然、挑戰生命極限的嘗試。驢友探險,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探險置公共責任與法律規定于不顧,就是拿自己生命與納稅人錢財開玩笑。
遺憾的是 ,制度設計未能在權責關系上厘清驢友行為的邊界。結果有二:一是靡費公共資源。出事了,就搜救,救到了,批評了事,誰也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可是,批評能嚇得了誰呢?二是放任“偽探險精神”。將激進冒險等同于專業探險,于是,更多擅闖禁區的冒險,前赴后繼,因為出事了反正有搜救兜底。
“無限風光在險峰”。合理的探險需要保護,但粗放的冒險還是值得警醒。正因如此,眼下有兩點是需要廓清的:一是要將搜救成本兌現為驢友責任,不能拍拍屁股走人,誰肇事誰埋單;二是發展商業搜救與保險,就像高速上的拖車服務一樣,不能凡事都由職能部門承擔。當然,還得提醒一句:沒有十足的準備和把握,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勇敢”?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