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通·雍翠華苑內的立體車位上停車的很少。
隨著城市私家車不斷增多,不少小區都出現了停車難的現象,一些業主想通過安裝立體車位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但由于個人安裝立體車位存在諸多門檻,導致目前島城家用立體車位叫好不叫座。而在記者采訪中發現,其實島城諸多新建小區已經安裝了統一的立體車位,但目前多數處于閑置狀態,其中高昂的維護成本、操作不便是導致立體停車位受冷落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立體停車位將成為將來解決停車難的一個發展趨勢。
個人建立體車位還真難 “有兩輛私家車,但是車位只有一個,幾乎天天都要為另一輛車找‘窩’而犯難。”近日,市北區的孫先生表示,自從買了第二輛私家車后,雖然出行方便了,但停車難又成了新問題。“聽人說,只要在原有車位上安裝一個家庭用立體車位,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孫先生表示 ,通過搜索發現,這種立體車位價格在三四萬元左右,相比再買一個車位的價格便宜了不少。但是,在向廠家咨詢時,就被潑了冷水,“安裝家庭用立體車位涉及問題較多,建議你先征求物業意見”。一位廠家的負責人說道。
隨后,孫先生聯系了所在小區的物業公司。“小區建設之初對車位問題做了規劃,目前基本上能滿足業主的停車要求,一家兩輛車但僅有一個車位的情況并不普遍。”物業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盡管車位的產權屬于業主,但是如果安裝立體車位,可能會涉及到變更建筑結構的問題,這需要相關部門的審批。王先生表示,業主能否安裝家庭用立體停車位,物業一家說了不算數。
自建立體車位要邁這些門檻 28日,記者聯系到島城一家專門生產立體車位的廠家。負責人潘女士表示 ,跟商用立體車庫相比,家用立體車位相對簡單。“四根鋼立柱就支撐起整個車位,車位里設一塊升降板。一輛汽車駛上升降板,將升降板升高,底下就可以再停放一輛車了。”潘女士向記者表示,由于沒有平移功能將停在上面的汽車駛出,所以,要想開出上面的車,就得把位于一層的汽車開走。“如果和別人合用一個立體車位,就非常不方便”。
“家用立體車位基本都出口國外,還有少部分銷往南方一些城市。”潘女士說,雖然家用立體車位售價只有普通車位的一半,但安裝門檻實在太多,公司成立10年來,在
青島僅售出一套。
“如果想在小區內的停車位上進行安裝,所需要的手續就太多了。”潘女士表示,立體車位對空間位置有一定要求。轎車的高度一般1.5米左右,搭建兩層立體停車位,高度要有3.5米左右。盡管小區里這樣的位置不少,但適合搭家用立體停車位的空間不多,況且有的業主擔心立體停車位建在自家附近,會影響住宅的采光、通風,因而對搭建者進行制止。
“即便是邁過物業和業主委員會的門檻,那還應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潘女士表示 ,此外,立體車位作為專用設備,需要進行定期保養和維護。每年要支出一筆保養費用,這也讓業主有些猶豫不決。
多數新小區立體車位“受冷” 正是因為自建立體車位要邁的門檻過多,很多新建小區在初期規劃時,便設計了立體停車位。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百通·雍翠華苑 、華遠·湯米公館、海信·都市陽光、凱悅國際大廈等新建小區都安裝了立體停車位,但是,這些形成規模的立體停車場利用率并不高。
以百通·雍翠華苑小區為例,該小區內共有四個地下停車場,且都安裝了立體車位。記者注意到,小區內的路面上停了不少車輛,但偌大的地下停車場內只零零散散停了幾輛車。“因為需要進行維護,立體車位的租金要比普通車位貴100元,而一次性購買的話需要六萬元左右。”據物業工作人員分析,因為價格的差異導致了立體車位“受冷遇”。
在華遠·湯米公館、凱悅國際大廈,記者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立體車位也遭受冷遇。但是,在海信·都市陽光小區,記者注意到,這里的立體車位基本上停滿了車。“這個小區車位太緊張了,不停到立體車位里就沒地方停。”停車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探因 維護成本高成“攔路虎” 維護成本高、停車技術要求高以及設計不合理等問題,讓不少業主感覺立體車位是個“雞肋”。“每次進出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把車蹭了,跟駕校里倒樁一樣。”百通·雍翠華苑小區的李先生說,因為立體車位較小,而且有坡度,使得停車成了個技術活。
“每次停車都得有個人幫忙看著,即便這樣也經常提心吊膽。”而另一位業主則告訴記者,“在地面上20秒能停好車,但在這里至少得需要兩分鐘,有時會耗費四五分鐘。”他表示,時間、成本是很多人對立體車位“不感冒”的原因之一。
“盡管立體車位節省了空間,但是日常維護卻比普通停車場花費高很多。”東籬桃源小區的業主劉先生,在購買了小區內的立體車位后便后悔不迭。“單純的電費、維修費、人工費等費用,每年要比普通車位多出五六百元,加上拉桿等硬件設施十年一換,要花費一兩萬元。”他告訴記者,“如果再出點故障,停車、取車時都可能會遇到麻煩。”
前景 立體車位是將來發展趨勢 對于市民反映的各種“弊端”,業內人士并不完全認可。“確實會有一定的維護成本,但都在市民的接受范圍之內。”潘女士告訴記者,而不少市民所反映的“停車不方便問題”,在她看來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立體車位停車確實有一定難度,但是熟能生巧,時間長了,這并不是一個問題。”
在很多生產廠家看來,立體車位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目前青島有112萬輛汽車,卻只有6萬個停車場車位,而且青島市的汽車銷量仍以每年20萬輛的速度增長。”業內人士劉先生告訴記者,如果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停更多的車,唯一的辦法就是安裝立體停車位或建立體停車場。
去年11月,為解決書城附近停車位匱乏而建設的燕兒島路立體停車場投入使用后即陷入“怪圈”:運行半年多時間,累計停放車輛不超過200輛次 。與空蕩蕩的立體停車場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燕兒島路、書城一帶馬路因停放車輛過多,時常出現“腸梗塞”。
不僅島城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其他城市也是如此。2011年12月,鄭州市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建設立體車庫。根據官方統計,這一年半時間里,鄭州市已建成28座立體車庫。從 7月16日到7月26日,卻發現,4座停車場停車率均不高。鄭州市調研報告顯示 ,鄭州市新建投入使用的立體公共停車場使用率偏低,最低不過8%,最高不到40%。
文/圖 記者 李保光 實習生 王迪 李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