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給外來娃多一些包容 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者們進入城市,攜家帶口,他們期望,有一天孩子能真正在城市安家、生根。但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他們面臨的當務之急。
記者發現,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對于子女未來沒有規劃和方向,即便在城市里面上了小學,可很多人只是把自己當成“匆匆過客”,而非城市的主人,這給孩子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普遍自信心不足。
青島市實驗小學一年級一班所發起的與外來娃結對倡議書里這樣寫道:“生活在青島的我們也許永遠也想不到,在我們身邊還有這么一個角落,有這樣的一群孩子,他們并不能像我們一樣輕松享受燦爛的陽光,演繹快樂的童年故事。當生存都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上學是否就可以被擱淺?”老師、學生、家長組成愛心幫扶小隊,定期去外來務工家庭獻愛心,希望能夠給他們帶來希望和信心。
無棣四路小學是一所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學校,這所世界冠軍張繼科的小學母校,目前有學生402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365人,占總數的90%以上,最遠的來自新疆、青海等地。校長馬燕表示,這些孩子多數家境貧寒,家長每日為生計奔波,孩子物質、精神生活相對貧乏,對于這些外來娃并不是上了學就萬事大吉,還必須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未來做規劃,多給予精神關懷,讓他們擁有在城市站住腳的“信心”。
馬燕表示,相比于城市孩子,外來娃是特殊的教育群體,他們學校針對外來娃實施了“悅納”教育,讓每一個外來兒童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關愛和接納,引導其從內心深處悅納自己、悅納家庭、悅納社會,“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沒有報過特長班和輔導班 ,我們就在學校給孩子們提供了英語口語角、書法社、武術社、詩朗誦社等各種社團,參加特長培訓不用花一分錢,讓他們多才多藝,不會產生自卑感。”
“很多城里家長都覺得學校外來娃多會影響教育質量,甚至教給城里娃壞習慣,這些都是對外來娃的偏見。我認為本地居民不要覺得外來娃會擠占本地孩子的教育資源,相反,這些外來娃都很懂事,在家里面洗碗、洗衣服、掃地等家務活都能干,這些反而會促進城市孩子的成長,因此對外來娃應該多些包容心。”馬燕說,他們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上學前,接受過幼兒園教育的很少,
入學前幾乎是零基礎,的確與城里孩子有一定差距,但這些沒有基礎的外來娃學習都很刻苦,入學半年后的成績與城里娃沒有任何差別,在市北區成績測評中,他們學校還經常獲得贊譽。
文/本報記者 單俊楠 本報見習記者 魏海洋 圖/本報記者 張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