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廠家
售價高,利潤依然微薄
青島元明經貿有限公司是本市較早涉足有機食品行業的企業之一,該公司于2007年投資 2500萬美元,收購山東最大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種植有機蔬菜,其西蘭花、佛發菜、蘆筍、韭菜、蓮藕、蕓豆等12個品種的有機蔬菜已取得國家權威認證。然而,在董事長張元芹看來,公司的有機食品之路并不像當初計劃得那般如意。
價格影響了銷量
在張元芹眼里,有機蔬菜敢賣出如此價格,“純天然、無污染”無疑是最大賣點。在國內,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間還有兩個階梯——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其最大的區別在于綠色和無公害食品都允許有限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這在有機食品領域則完全被禁止。這就構成了一個金字塔,最上面的是有機食品,處于中間層的綠色食品被看作是無公害食品向有機食品的過渡,在售價上也是遞減的。
“如果不了解有機食品背后的故事,消費者顯然無法接受這樣的價格!”張元芹認為,現在有機食品難以進入普通市民生活,其最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居高不下的價格;但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即使價格高出數倍仍然利潤微薄。
張元芹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打算進軍有機食品產業,首先要過的就是“土地關”,因為國內很少有現成的可耕種有機食品的土地。按照有關要求,耕種有機食品的土地,其農藥、重金屬殘留必須達標,目前本市乃至山東省絕大部分已開墾的土地都被化肥、農藥污染,完全降解需要3年時間,所以有機蔬菜不是想種就可以隨時種的。她收購的示范園用了近五年的時間,各項指標才達到標準,從而獲得有機食品認證。
人工成本也很高
“土地達標僅僅是開始,最頭疼的是種植過程沒有現成的操作規程!”杠六九西紅柿是本市知名的有機蔬菜品牌之一,夏莊杠六九西紅柿合作社負責人馬海波舉例說,普通西紅柿要順利長大,從播種到收獲要使用近10次農藥和化肥,才能走上餐桌。而杠六九西紅柿的種植方式,完全不能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激素等,連拔草也只能依靠人工,其人工成本是使用化學除草劑的30倍以上。顯然,在成本、規模方面與常規農業差距甚遠的有機蔬菜,價格自然無法與普通食品保持一致。
■質疑
有機不有機,如何看明白
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各種不同的概念往往令市民犯“迷糊”,記者調查發現,市民對這些蔬菜不了解、難區分,也是導致普通蔬菜長期成為老百姓主菜的重要原因。
監管仍是個難題
近日,記者從質監部門了解到,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種認證標準不一樣,無公害食品注重產品的安全質量,其標準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內容也不是很多,對于多數生產者來說,達到這一要求不是很難。有機食品是質量更高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與無公害食品的最顯著區別是,前者在其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后者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這些物質。
有機食品在本市出現已經有三五年的時間,但因它仍是新生事物,從直覺上難以與普通產品區分,消費者很難作出判斷,只能通過有關部門的認證標志來選擇。“即使得到了認證,也不能說是絕對安全的!”一位熟悉有機蔬菜認證過程的業內人士說,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同的機構、不同的檢查員,在對有機食品認證時,得到的結果差異性很大;而且,即便是通過了權威認證,但監管仍然是個難題,不排除某些商家為牟利以次充好等現象的發生。所以,認證給人的感覺就沒有說服力,而且不排除有些認證機構變了“味道”,把認證作為一種斂財手段。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