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說教:讓更多鄉村孩子“把書念下去”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菊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博士黃國平論文的《致謝》部分在網上引發熱議。黃國平回顧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感動了大批網友。有人評價他,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還有人表示,黃國平的經歷是當下最勵志的奮斗故事,是對網上“寒門再難出貴子”論調的有力回擊。
出生于四川偏遠山區,從小家庭條件十分艱苦,12歲時母親離家,17歲時父親車禍身亡,婆婆又病故,為了湊足學費,經常抓黃鱔、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依靠這些微薄的收入支撐自己的求學之路……如果換做別人,也許早就放棄了,然而黃國平硬是靠著不屈不撓的意志,從炬光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一路拼搏進入西南大學,再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這個勤奮刻苦、不向命運低頭的農村孩子,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出大山,成長為工學博士,這樣一種人生經歷實在讓人驚嘆!
黃國平的故事給我們深深的觸動,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它生動展示了個人奮斗的力量,展示了知識的力量?!斑@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闭菍ψx書的信仰,支撐起這條艱苦的奮斗之路。這幾年,社會上時常出現對“讀書無用”“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的討論,黃國平正是一個寒門子弟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案例,這樣生動的教科書級勵志故事,怎能不令輿論關注、怎能不打動萬千網友?
在隨后發布的給網友的一封信中,黃國平說,“作為眾多從大山走出來的學生之一,受益于國家、政府、學校、社會以及老師和愛心人士的幫助……我才能走到今天?!贝_實,作為一名貧苦的山區孩子,黃國平是不幸的,同時又是幸運的。一方面,他的身邊有很多好心人,這些默默無聞、樸實無華的平凡人,給了他生活、學業上的幫助,如果不是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善良、溫暖,這種在困苦中的互相扶助,給了他戰勝困難的力量,僅憑個人之力是很難走出生活的泥潭的。另一方面,我國的教育體系也一直支撐著他讀完高中、本科、碩士、博士。這些年來,國家對貧困地區的助學政策逐步完善,提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防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從中職、高職到普通本科高校,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從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多種渠道獲得資助。這些助學政策讓窮苦的孩子得以掙脫命運的束縛,努力接近夢想。正如一位網友所說,“這何嘗不是一場‘中國夢’呢?不管你出身如何,家庭背景如何,只要不拋棄不放棄,也一樣能夠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同樣,我們也要看到,盡管涌現出黃國平這樣的優秀學子,但是城鄉之間教育質量的差距依然較大,促進教育公平依然任重道遠。期待有關部門繼續推進教育改革,加大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投入,平衡教育資源分配,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和更公平的教育環境。期待更多偏遠鄉村的孩子能夠“把書念下去”,能夠如黃國平一樣,勇敢地去“追著光,靠近光,成為光,散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