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即墨:“采摘游”帶火鄉村經濟
初夏時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大信街道趙家疃村的采摘園內的“麥黃杏”陸續進入成熟采摘期,一顆顆黃澄澄的杏果掛滿枝頭,個大飽滿、色澤鮮艷,讓人垂涎欲滴,果農們穿梭在林間采摘、分揀、裝箱,盡享豐收的喜悅。
6月6日,記者走進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大信街道趙家疃村的于乃江的果樹采摘基地,一幅郁郁蔥蔥,碩果累累的豐收圖景映入眼簾,一顆顆色澤鮮艷、個大飽滿的杏子掛滿枝頭。一眼望去成熟的鮮果掛滿枝頭,彌漫著濃郁杏香。空氣中彌漫著“杏”福的味道。這片果林不僅成為周邊休閑采摘的“網紅”打卡地,更成為游客相約采摘新鮮水果的首選佳地。
漫山遍野的杏樹綠意蔥蘢、生機盎然,色澤鮮亮、個大飽滿的杏掛滿了枝頭,陽光灑落,杏果掩映在綠葉間,傳遞著豐收的喜悅,眾多游客手提籃子穿梭在杏林間采摘。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大信街道趙家疃村71歲的果農于乃江10年前在這里種植了3畝地的果樹。他介紹:“現在我家的果園有三個品種,麥黃杏正在采摘期,馬上就可以采摘完了。還有‘五月紅’桃,‘黃金梨’、櫻珠,歡迎大家來趙家疃采摘。”于乃江用心管理著果園,每年可為他帶來一萬余元的收入。“我已很知足了,這么個年紀了。每天到果園鋤草、按時澆水,定期給果樹剪枝、打叉。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加了收入。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于乃江笑呵呵地說道。
趙家疃村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條件和宜人的氣候環境造就了“麥黃杏”特有的品質:果大形圓、黃里透紅、味美酸甜、含糖量高、耐儲運。每年杏成熟季,市民游客都會如約而來,共赴“杏”福之約。
“現在已進入果品采摘期,我這采摘園每天都能迎接好多名游客,今天又有電話聯系明天來采摘,通過發展農家游項目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于乃江笑哈哈地說。
“我在抖音上看到這里,就和朋友一起來了。這里果樹不高,伸手就能采摘,杏個大又好吃。”游客王云道說。“今天正好有時間和朋友過來一起摘杏子,這杏子確實口感好,肉質鮮美,一包包水,味道非常甜。”正在采摘杏子的游客楊秀告訴記者。“平時經常在電視上和微信圈里看到,自己也想帶著孩子親自采摘體驗一下。來了之后,確實很棒,杏子酸甜可口,口感也非常好。”游客李杰說。
在園子里,于乃江老人親切地給我們講各種品種杏的特點,杏核也可以砸開吃,不過杏核和杏一樣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感到頭暈惡心。杏的個頭一般較大,不像櫻桃摘起來那么麻煩,很快一籃子杏就滿當當了,用剛打上來的清涼井水沖沖,既可以洗去塵埃也是天然的冰鎮,放一顆杏子在嘴間盤坐于果園,清風間感覺自己是最受大地寵愛的人。
記者一直贊成吃現摘的果實,自然長熟的果實不但保留了最飽滿的水果濃香,更缺少了運輸環節的污染,而且自己挑選的果園更可以避免一些催熟劑等化學藥劑的侵害。其實從城里到郊外,就這么一點點距離,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產生這么大的變化。從更深處來說,吃水果不是一個簡單的進食過程,從市場上買來的水果,很容易讓我們淡忘水果和果農的關系,我們無法體驗到果農臉上的皺紋與水果的汁液之間存在哪些細微的關聯,無法看到水果在枝頭樹葉間雀躍的樣子,無法感受到被摘到籃子里的水果似乎也會跟魚一樣活蹦亂跳,我們無法聽到風吹果園的聲音,無法看到藍天白云的襯托,無法和種植者一起在一棵果樹下面對累累碩果歡笑、流汗……
所以,采摘不僅讓我們品嘗到最美味的水果,更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些被運輸環節所代替和被省略的美好感受。而正是這些感受,恰恰構成每個夏季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
“這兩年,隨著俺村林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城里人來村里觀光采摘,不少村民依靠特色種植實現了增收致富。”趙家疃村黨支部書記趙龍說。“下一步,村里將繼續依托林果種植,積極打造生態趙家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通訊員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