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打好“后疫情”階段的心理防疫戰
2020-03-31 20:46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385436) 掃描到手機
鄭雷
目前,國內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各行各業都在復工進行時。疫情最緊張的時刻已經度過,但是我們必須重視疫情給民眾心理所帶來的沖擊與傷害,即心理疫情的長期效應。
此次疫情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災難。有的失去了至親好友,有的經歷了身染未知疾病的恐懼,這些創傷容易引發心理疾病,比如創傷后應激障礙,可能持續數月乃至更長時間。患者可能伴隨焦慮、抑郁情緒,表現出易怒行為、敵意行為和社交孤立行為等。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更多的人雖然沒有經歷直接創傷,但也長期待在家中,缺少社交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焦慮、孤獨、憤怒這些反應與情緒,也可能會引發心理問題,影響正常的生活與生產。
有專家對媒體表示,經歷了此次疫情,個人的心理防護、恢復是一個持久過程。首先,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出現心理疾病不丟人,只是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相關部門應聯合高校、醫院等,加強心理咨詢渠道建設,例如心理咨詢熱線與社交媒體渠道,加強專業心理健康出版物(如指導手冊)、影像制品的制作與發行,利用媒體加強心理服務宣傳。其次,隨著今后疫情逐步結束,相關部門也應該利用多種窗口和手段,例如商業消費、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和專家講座等,引導民眾釋放積攢在內心的情緒,推動大眾心理健康逐漸回歸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