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電子封條”,強化司法執行權的有益嘗試
2020-01-13 10:08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361966) 掃描到手機
史洪舉
近日,湖南長沙芙蓉區法院對一處涉案房產啟用“電子封條”,這也是全國范圍內首次使用“電子封條”。它能對被執行人房產實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和取證,當有人試圖破壞封條時,設備會立即播放警告語并拍下照片傳至執行法官手機。在“電子封條”上還有一個二維碼,可掃碼了解房屋被查封原因及解封方法。(1月11日《北京青年報》)
現實中,不動產進入司法執行環節后,如果被執行人依然不履行生效判決的話,則需要對所查封的房產騰空后進行處置。此時,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一些被執行人極不配合,采取撕毀封條、“霸占”房屋的方式對抗法院執行工作。由于紙質封條極易被撕毀且難以找到肇事者,往往導致被查封房產處于“失控”狀態,進而影響到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實現,這顯然是對司法公信和裁判權威的損害。
據介紹,“電子封條”的全稱為“智能電子封條監控系統”,采用該技術,一方面可做到對被查封房屋有效“鎖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另一方面能夠對破壞封條者進行抓拍取證,從而采取下一步懲戒措施。可以說,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強制措施的支撐,將讓“電子封條”像高懸的利刃那樣時刻產生威懾效應,進而讓老賴認識到及時履行義務才是出路。
隨著更多技術融入司法實踐,完美結合的“司法+技術”無疑能夠極大地壓縮違法失信者的活動空間,讓司法權威得以強力維護,讓勝訴者的權益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