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 青島這群“追風人”,護航閱兵氣象保障!自主研發測風激光雷達,扮演“天空哨兵”角色
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在這場舉國關注的盛典背后,來自青島的華航測風激光雷達扮演了“天空哨兵”的角色,為閱兵活動的氣象保障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貢獻了青島科技力量。
天空哨兵,護航閱兵氣象保障
9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李滄區衡水路上的青島華航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墻的專利證書。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擁有數十項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及多項自主商標。大廳入口處,一幅寫有“測風知天”的書法作品,讓來訪者對該企業有了最直觀的印象。
“我們很榮幸能為九三大閱兵的氣象保障工作貢獻一份力量。”青島華航人力資源總監張鶴感慨地說,這次閱兵的圓滿成功,不僅凝聚著受閱官兵的汗水,也銘記著無數氣象工作者在幕后默默奉獻的身影。“雖然不曾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但我們用精準的預報、精密的數據和精細的服務,同樣書寫了屬于自己的榮光。”張鶴說。
記者了解到,參與此次閱兵氣象保障的多臺設備均是由青島華航自主研發的測風激光雷達,設備通過高頻激光脈沖掃描,對閱兵沿線區域上空的三維風場展開高精度、高時空分辨率的實時監測,精準捕捉水平與垂直方向的風速、風向數據,為空中梯隊飛行、地面方陣調度提供實時動態風場信息。
測風知天,應用領域廣泛
這些“天空哨兵”究竟有何獨門絕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一處調試場,技術人員正對一個球形的設備進行調試。“這是一款相干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頂部這塊圓形光滑的玻璃就是激光發射窗口。”技術人員介紹,該雷達可全天候不間斷掃描最遠至12000米的目標空域的風速、風向數據,并對這些數據實時傳輸。之后通過后臺軟件分析,就可以算出不同高度空域的風速、風向數據。
獲取的這些風的數據可以用作什么參考呢?對于這個疑問,技術人員解釋稱,只要是與氣象相關的場景,這些風的數據都可以作為精細化氣象保障的科學參考。比如,臺風活動的風力監測和預報、搶險救災時的氣象監測、城市高樓群間風場精細結構的變化等。此外,在科考活動、風力發電、低空經濟氣象保障等方面也有廣闊應用空間。
據了解,目前,青島華航自主研發的測風激光雷達已遍布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
企業研發的設備參與北極科學考察
追風“三極”,用氣象強國
記者了解到,2023年7-9月,我國科考隊順利完成了第13次北極科學考察活動,在本次科考任務中,青島華航提供的相干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設備就安裝在“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上。“我們配合開展了國產自主裝備的低空風場監測應用任務,是國內首個完成北極航路觀測的測風激光雷達,填補了我國在北極大陸低空大氣風場探測的空白。”張鶴介紹,此后他們提供的相關設備還全程參與了“雪龍2”號在南極開展的第40次科考活動,在極地地區低溫、多風、多鹽、暴雪的復雜環境中,首次獲得航線上橫跨北溫帶至南極圈范圍3000米以下完整的風場信息。
企業研發的設備參與珠峰科考
“除了南北極外,我們的激光雷達測風設備還登上了地球‘第三極’。”張鶴告訴記者,2022年,他們的測風激光雷達跟隨科考隊登上了珠峰大本營,進行5000米海拔高度以上風場及氣溶膠層的全天候觀測。這也是該設備在高海拔地區的首次成功應用。“利用測風激光雷達明確風的來源和通量,可以幫助科考隊更精確地了解臭氧及氮氧化合物這兩個最主要的科考目標來自哪里,測得的三維風場數據,將是科學家們用來分析青藏地區大氣中臭氧和氮氧化合物來源的重要依據。”該企業相關技術人員解釋說。
激光雷達傳遞的不僅是數據,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技術符號。“作為新時代的‘追風人’,我們未來將持續拓展應用邊界,在國家氣象監測、國防、重大活動及應急減災等更多領域深耕發光,用氣象強國!”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