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白露將至農事忙
9月7日,我國將迎來農歷”白露“節氣。”白露“節氣將至,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農民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田間農作物的收獲與管理,田間地頭一片農忙景象。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田野金黃,農民忙著收獲勞動的果實。金秋的風,不僅送來了涼爽,還帶來了收獲的消息。“白露白茫茫,莊稼滿田黃”,經過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終于迎來了氣候宜人的收獲季節。五谷豐登的喜悅笑顏,即將隨著早晨的露珠,在農民的臉上展現。農民在田園中忙碌、收獲,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9月4日,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東馬龍疃村的花生地里,農民種植戶魯海濤正將花生苗連根拔起,一摞摞、一粒粒飽滿的花生脫土而出。眼下正是花生收獲的季節,即墨區移風店鎮的花生種植戶們趁著晴好天氣全力采收。粒大飽滿的花生在田間地頭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農民忙著分揀、裝運,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這花生可是‘金豆豆’,種的是花生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高產大花生新品種。具有較高的產量和較強的抗旱耐澇能力這個品種,抗旱耐澇,結果多,產量一般在700斤以上。”望著喜人的花生,農民魯海濤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魯海濤種植花生是個老把式了。他說,東馬龍疃村村的土地適宜花生生長,種出來的花生顆粒飽滿、口感香甜有嚼勁,深受消費者喜愛,不愁賣。“我今年種了3畝地的花生,花生產量不錯。我們從9月1號開始拔花生,現在已經拔了1畝地了,大概再有7、8天就拔完了。”除了種植花生外,魯海濤根據時間節點在地里種了地瓜、辣椒、大蔥等時令蔬菜經濟農作物,每個季節都能賺一些錢。
金風送爽果飄香,碩果累累滿枝頭。“快看看我種植的秋月梨。”走進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北住村喬憲星的果園,他從果樹上摘下一個大大的秋月梨自豪地向記者展示著。一股股水果的清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梨樹郁郁蔥蔥,果實滿枝,色澤誘人的梨壓彎了枝頭,果園里處處彌漫著清心果香。他和家人正忙著摘掉套在梨外面的第一層果袋,去掉果袋的秋月梨像燈籠一樣掛滿了枝頭,動作專業且熟練,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秋月梨梨皮棕黃,皮薄如紙,恰逢中秋前后成熟,因圓潤飽滿的形狀宛若一輪滿月而得名。梨子肉多無渣,咬一口滿嘴都是果汁,而且果核很小。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走進果園,體驗采摘的樂趣,品嘗從枝頭到舌尖的香甜。“我聽朋友說,這種梨口感好,又酥又脆,還不使用化學肥料,摘點嘗嘗鮮。”專程來采摘的市民李平分手捧秋月梨笑著說。
在移風店朱家莊村玉米種植地,一株株玉米植株整齊排列,襯托著金色的果實。一輛負責裝運的大卡車緊跟大型收割機械穿梭在田間。伴隨著機械轟鳴聲,一行行挺拔的玉米植株倒地,金黃的玉米果穗被剝離,田間地頭呈現一幅金秋豐收圖。“我今年種了30多畝的玉米。從播種到收獲都是機械化種植,大大減少了成本。現在正在進行收割,預計畝產有1300斤,產量比較好,能有個好收入。”種植大戶朱典玉說。
朱典玉是一位來自即墨移風店鎮的農民,1996年他承包12畝地開啟蔬菜種植之路,經多年實踐,他成功種出產量高、口感好、低成本、無公害的蔬菜,產品暢銷。此后他不滿足于實踐成果,注重總結經驗,參與編撰技術專刊,在全國性報刊發表10余篇論文,憑借扎實的蔬菜種植技術與深厚理論積累,2021年通過青島市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審,獲評正高級農藝師。
“我今年種的玉米,玉米在授粉時剛好錯開了前段連續強降雨時期,授粉效果好,玉米籽粒冒尖,而且飽滿,癟籽少。估計今年產量畝收可達1300斤。如果在后期施好玉米肥料,效果會更好。” 朱典偉在田間一邊忙著查看玉米的長勢,一邊與我們聊著他的種田經。“之所以今年玉米生產收成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更新了品種,現在品種籽粒牙口深、飽滿,而且莖桿粗壯,抗倒伏,無因倒伏造成的爛籽現象。今后我還要更多關注上市的農作物新品種和農技部門宣傳的新技術。”朱典偉由衷的談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白露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白露就意味著初秋的開始,秋意漸濃,秋風漸爽,季節在田野里醞釀著成熟,同時也在枝頭上凝結著滄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白露時節,總是帶著詩意的浪漫。對于農民來說,白露時節是忙碌而又關鍵的時刻。他們抓緊時間耕地、施肥、播種,期待著來年的豐收。白露已至,豐收在望。秋天的一片金黃,預示著一年的辛勞終見回報,一年的付出終滿糧倉。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守龍 通訊員 張濤 翟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