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觀察丨尋“鮮”西海岸,三節聯動美食之旅啟航向海上
來自海洋的饋贈,乃上上之鮮。
進入9月,開海之后的青島沉浸在全城追鮮的喜悅之中。而今年青島的9月,又將因為第二十六屆中國美食節、第三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2025民族美食文化節的舉行,而為青島、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驚喜“提鮮”。
海洋,給了美食呈“鮮”以無盡的空間,這背后既有經濟發展的深耕圖強,更承載著撫慰人心的人間煙火。時隔兩年,中國美食節再次選擇了西海岸新區,正是對向海而興的國家級新區在圍繞美食延展開來的海洋產業發展又一次肯定;三節聯動更將青島這張國際海洋美食“金名片”縱深推進,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豐富消費場景,為“品質西海岸”建設激活海洋經濟新動能。
深耕向海,海洋蘊含食材之“鮮”
積米崖碼頭剛上岸的鮮活鲅魚,在最短時間被運送到僅隔數百米的青島嘉年,做成集十多道美味于一席的“中華鲅魚宴”。
只有在青島,才能體驗到這份“極限之鮮”。
9月5日上午,為期10天的美食嘉年華活動在青島嘉年華美食文化街正式啟動。作為第二十六屆中國美食節、第三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2025民族美食文化節組成部分,此次活動以“中國味道、海洋產業、民族特色、百姓節日”為主題,為百姓帶來一場集味覺享受、視覺沖擊、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美食文化盛宴。
2025年青島嘉年華美食文化街
湘西土家燒餅、朝鮮族打糕、內蒙古的老綏元燒賣……在嘉年華·海信廣場河畔南側,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家攤位,共同為青島的市民和各地游客奉上饗宴,打造真正的美食嘉年華。
而鲅魚丸子、海鮮餃子等青島本地招牌海洋主題美食盡顯“國際海洋美食之都”的食材優勢。
這或許正是第三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再次選擇青島的原因之一:唾手可得的海洋食材給了各大菜系廚師們大展拳腳的廣闊空間,青島憑借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底蘊,也給了各種味道充分展示、足夠尊重的舞臺。
作為今年三節聯動的重頭戲之一,美食節期間即將推出的“中華瑯琊宴”“中華鲅魚宴”將是青島這一城市品質的集中展現。
瑯琊,被譽為“海上仙臺,四時福地”。因秦始皇三次登臨瑯琊臺而聞名,也有徐福由此起航東渡日本的傳說,這片山水之間,不僅是四時文化的發源地,更是二十四節氣誕生的搖籃。中華瑯琊宴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美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將是瑯琊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歷數千年風雕雨琢后散發的華光溢彩。
春夏秋冬,四時更迭,孕育了豐饒的物產,更滋養出斑斕的飲食文明。中華瑯琊宴,全部由瑯琊臺及周邊區域獲取地道食材精心打造而成。既有頂湯沖浪瑯琊西施舌、瑯琊鮮蝦湯海鮮燴餅這些蜚聲于外的頂級美食,也有泊里燒肉、塔橋全羊這些非遺美食的傾情加盟,山海交融,古法新韻,演繹一場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時代生命力的文化宴席。
如果說中華瑯琊宴是西海岸新區道地食材的群像展示,那中華鲅魚宴則聚焦于鲅魚這一主角的美食獨角大戲。
青島嘉年華大酒店近一年時間都在為“中華鲅魚宴”忙活,積米崖碼頭、瑯琊碼頭上的大個頭鲅魚很多都直供這里,就為了給食客奉上最極致的鮮味:
海青茶香熏鲅魚,本地最新鮮的鲅魚自不必說,還用上西海岸新區的名產海青茶,在一個特殊容器中熏烤,加上繁復的工序烹制,最終呈現獨一無二的味覺體驗;
鲅魚佛跳墻,選用一個五斤重的大鲅魚頭,用傳統佛跳墻的做法燉煮。在這道菜里,青島本地產的海鮮,如海參、鮑魚,再加上花膠等名貴食材,都只是鲅魚頭的配菜,只為激發其最鮮美的味道;
……
“我們集中研發這系列菜品用了一年時間,而其中很多菜品的研發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積累過程。”青島嘉年華大酒店相關負責人說,這桌鲅魚宴一定會讓賓客大為贊嘆。
一條鲅魚幻化出萬千美味,正是膠東菜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的縮影。就拿鲅魚佛跳墻來說,正是借鑒了閩菜佛跳墻的做法烹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正體現出青島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這也解釋了,三節聯動為何選擇了青島、選擇了青島西海岸新區——在這里,海洋賦予美食鮮美基調,各地、各民族美食在傳統與現代的激蕩中攜手前行。
正如中國飯店協會資深會長韓明所介紹,本次活動突破傳統單一辦展模式,以“三節聯動”為核心亮點,深度融合美食文化、民族文化和海洋文化,涵蓋開閉幕式、美食展示、供應鏈展覽等九大板塊,通過系統構建“四大平臺+五大展區+精準對接+十大論壇+千款美食”立體架構,集聚千家展商、聯動萬名觀眾,搭建產業交流對接平臺,致力于打造一場系統性強、參與面廣、促消費效應顯著的餐飲行業年度盛典。
創新延鏈,海洋展現產業之“鮮”
為了呈現這道最佳風味的西海岸新區之“鮮”,背后有很多人默默地忙碌著。青島嘉年華大酒店總經理陳寶鵬正是其中之一,這兩個月來他的電話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
在陳寶鵬團隊的努力下,八大菜系將首次集結青島,以幾乎全陣容亮相三節聯動的美食節,并將通過現場展示展演等方式與市民深度互動,拉動消費。
而在他介紹中,最吸引人的將是力促青島產的深海三文魚和大黃花魚“游”進美食節來。
就在距離美食節的舉辦地西海岸新區120海里外的深海養殖區,“深藍1號”里的三文魚正悠閑覓食。原產于更北海域的它們,在這里的黃海冷水團中安了新家。
“深藍1號”是全球最大、中國首個深遠海全潛式智能網箱,它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三文魚養殖技術的巨大突破,還象征著中國在海洋養殖領域的自主創新與技術領先。
“深藍1號”周長180米、整體高度達75米,其中網箱高度就有30米,養殖水體約5萬立方米,設計年養魚產量1500噸,可以同時養殖30萬尾三文魚。
同樣在青島海域,還有一群“新居民”——深海大黃魚。
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漁業養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運營。2023年,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中,國信水產出品的“青島深海野游大黃魚”榮登其列,成為首個以“游弋式封閉船載艙養”模式,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的工船養殖大黃魚,也是首個以“青島”為地理標志命名的海產品。
現場制作的茉莉花茶香熏鲅魚
今年,“國信1號”升級版、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交付,開展大黃魚、鮭鱒魚、黃條鰤等名優魚種養殖,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約3600噸。它的成功交付運營,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養殖工船產業邁入標準化復制新階段。
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著海洋產業前所未有的“鮮美”。
2024年,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分別占全市、全省、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40.6%、11.8%、2.01%,占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0.3%。
西海岸新區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16處,占全國總量的近1/10;建成“刺參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建設示范項目”等3處水產種業基地項目;落地中船集團民船中心總部、山東省船舶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等機構,吸引中船發動機、海西重工等在新區布局,推動產業從“造船”向“造鏈”跨越發展……
深藍一號、國信一號等等新崛起的漁業“航母”,正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深耕海洋建設藍色糧倉戰場的最前沿。向海圖強,奏響經略海洋的最強音。
而從傳統的撒網捕魚,到深海養殖,從大海中飄搖的一葉扁舟,到巨浪弄潮巋然不動的國之重器,人們對“鮮”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動著包括海洋漁業、海洋裝備制造等在內的海洋產業鏈不斷向廣、向深延展。
合作共贏,海洋賦予未來之“鮮”
9月5日開幕的美食嘉年華,為三節聯動的美食節拉開了序幕,大戲即將上演。
第二十六屆中國美食節、第三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2025民族美食文化節將于9月12日正式開幕。
本屆美食節也是商務部2025“中華美食薈”、工信部2025“吃貨季”系列促消費活動、2025全國“質量月”活動之一。
本屆美食節活動主辦地青島嘉年華,就是臨海而建的大型文商旅綜合體,成功承辦過兩屆國家級美食節和多場國際化重大活動,導入海信廣場等知名品牌,憑借成熟的運營能力、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優質的消費場景,努力構建起海洋美食文化新地標。
在這里,以“海洋+美食+體驗”為核心,地標摩天輪、網紅咖啡廳、看海超樂場、全景美食城等業態與100余家特色展位相互協同,串聯起山海、美食與社交,全域美食單品數量超過800種,構建起覆蓋全場景的美食消費生態,推動美食文化與海洋文化創新融合。
全域辦節,全業態融合。美食節必將激活青島消費市場“一池春水”,助力“品質西海岸”建設全面提質,為青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注入澎湃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美食節是由中國飯店協會聯合地方政府及商務主管部門共同主辦,是中國餐飲行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餐飲文化交流活動,自2000年首次舉辦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25屆,今年是中國美食節第三次在青島舉辦。
每次青島與中國美食節的結緣,都是發展機遇與這座城市的深情相擁。
2024年第二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現場(資料圖)
第一次中國美食節來青舉辦是2007年,恰逢奧運即將舉行。迎著奧運的東風,青島的餐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此次中國美食節再次選擇西海岸新區,并且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兩度落地這里,是對西海岸新區已在大會服務、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從這里出發尋求餐飲產業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
以食會友,鮮味的碰撞將觸發更多的可能。連續舉辦三屆的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已經成為海洋美食文化產業鏈上重要的供應鏈平臺。2024年第二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2萬余名專業觀眾參加。參會代表走進優質食材源頭,考察靈山島、魯海豐海洋牧場、國信深海大黃魚基地,促進海洋產業發展。同時,國字號名廚走進嘉年華餐飲店鋪,開展菜品研發、廚藝競賽、飲食宣講等多種活動,美食節評選出的文化主題宴席、大賽優秀作品也通過不同的方式留下來,向社會推出,供市民品鑒。今天推出的中華瑯琊宴、中華鲅魚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潛心研發,博采眾長,走向臺前。
在這個平臺之上,一切皆有可能。今年美食節期間還將繼續舉行精準對接活動,如海鮮外貿優品對接會、民族食材對接會、海鮮火鍋產業鏈對接會、餐飲供應鏈合作洽談會,連接起每一個美食產業鏈上的個體,點燃繁榮產業鏈供應鏈的星火燎原。多方聚力,一個高能級的產業賦能新平臺正激發產業澎湃動能。
海洋兼容并蓄,塑造了她開放的城市胸懷,也給大家合作共贏的廣闊舞臺。
2月26日,嘉年華大酒店泰山廳,首屆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近400位全球海洋領域高層嘉賓在新區匯聚一堂,共商海洋城市發展大計。
“海洋十年”是全球謀求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2023年,全國唯一由自然資源部批準、聚焦聯合國“海洋十年”行動計劃、部省市三方共建的合作中心——“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落地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我國唯一統籌參與和全面實施“海洋十年”工作的綜合型、引領型、創新型國際合作平臺。新區也正式獲批成為聯合國“海洋十年”實施伙伴,還推動聯合國“海濱之城”平臺全球秘書處落戶新區。
“海洋十年”選擇西海岸新區,正體現了新區經略海洋的使命擔當。
時隔半年,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在同一個會場之中,謀求海洋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腳步正蹄疾步穩,一路向前。
從一個節到一座城,我們看到未來可期的無限可能。這次,我們以美食之名,面向未來,向海出發。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