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使命光榮!代表委員結合政府工作報告,暢談青島未來發展
2月8日,青島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隆重開幕。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7%,增速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同時報告為今年青島的各項工作描繪出了清晰路線圖。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2024年青島市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市2025年的規劃催人奮進,大家深表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并從醫療、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暢談感想、建言獻策,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力量。
馬學真代表
打造全國康養示范城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報告原文:
布局發展康復機器人、遠程康復等產業,加快打造“中國康灣”。
深入推進健康青島建設。加快市立醫院東院區三期、市中心醫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建成北大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二期、青島西海岸新區腫瘤醫院。
健康事業關乎民生福祉。作為一名在醫療領域深耕30余年的市人大代表,青島市腫瘤防治研究院院長、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馬學真代表聽完報告,感觸頗深。“這是一個求真務實、催人奮進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站位高、謀全局、把大勢、落點實,充分體現了青島市‘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我想也會讓廣大市民更有獲得感和安全感。”
“積極打造‘中國康灣’”“加快打造‘中國康灣’”,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不僅是馬學真代表一直關注的領域,也是去年他曾提出的相關建議。他表示,“中國康灣(健康海灣)”建設,建立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康灣新興產業區,能助推青島高新區,并輻射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戰略部署得到市、區政府和部門的支持,將為健康青島、健康中國做出貢獻。
馬學真代表認為,青島市作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完善的醫療體系以及蓬勃發展的文旅產業,具備打造全國康養示范城市的獨特優勢。“接下來,青島市亟需以康養事業為抓手,構建覆蓋‘防篩診治康’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多維度呵護的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康灣’落地。”
此外,馬學真代表還提出,青島市作為計劃單列城市、東部沿海重要城市、副省級城市,并多次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重大疾病的防控至關重要。今年,他也帶來了相關建議,包括“市、區、社區多層次康養中心建設與融合發展”“扶持基因與細胞治療”等。
鐵流代表
用文化涵養鄉村,用旅游帶動發展
報告原文:
加大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力度,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經濟、鄉村旅游。
鄉村振興作為今年青島市要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被擺在了重要位置之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并從提質增效、富民增收、城鄉融合等多維度進行工作部署。
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文聯副主席鐵流代表長期在鄉村調研,對鄉村振興頗有感觸,“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興國家就會穩定。”
鐵流代表說,鄉村致富離不開鄉村旅游。現在很多城市旅游資源、客流都在向農村轉移,這是發展趨勢,也是我們今后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做好鄉村振興,也要做好鄉村旅游這篇大文章。”他認為,在很多鄉村振興項目做得好的農村,可以做一些旅游項目,讓產業發展和旅游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進鄉村振興,這樣才能讓鄉村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腦袋富起來。
而要發展鄉村旅游業,農村有很多資源可以挖掘。鐵流代表認為,農村的民俗、歷史等文化資源都很豐富,要下大力氣挖掘,還要培育好鄉村的當代文化。只有用文化來涵養農村,用文化來帶動旅游,鄉村旅游這篇文章才能很好地做起來。現在很多農村在整理挖掘村志,就是挖掘鄉村文化的一種很好的途徑。挖掘好是做好鄉村旅游乃至鄉村振興的第一步。
要做好鄉村振興、做好鄉村旅游這一篇大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好鄉村致富的帶頭人,“這些年青島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涌現出很多優秀的鄉村致富帶頭人。”尤其是做好鄉村旅游方面,鐵流代表認為,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鄉下創業。而我們看到,這些年越來越多年輕的農村青年像候鳥一樣回到農村,也正印證了農村也是一片大有所為的土地。
隋俊昌委員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
報告原文:
增強海洋科創優勢,釋放藍色引擎強勁動能,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市海洋工作著墨頗多,期望高、目標高,這對我們下一步開展海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九三學社社員、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局長隋俊昌委員說。
作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在海洋領域的發展獨樹一幟。隋俊昌委員介紹,去年西海岸新區在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建設方面再上新臺階,激發出了藍色經濟澎湃動能。而青島以海洋立市,經過多年積累,海洋經濟積厚成勢,在資源、區位、科研、人才、產業、港口、生態等諸多方面均具備顯著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青島實施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行動,推動科技優勢加快向產業優勢轉化,海洋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這一數據讓人振奮,要實現海洋領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我們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隋俊昌委員說,要做大做強海洋創新平臺,推動嶗山實驗室、海工院建設,整合各方優質科研資源,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同時,全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構建創新協同、供應鏈互通的產業創新生態。加快引育高層次海洋人才,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儲備庫,全力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高地。
隋俊昌委員提到,要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加強海洋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海洋領域重點產業招引目標清單,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與重點招引對象。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海洋未來產業,搶占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隋俊昌委員指出,還要充分利用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等重要平臺載體,精心打造海洋科技、海洋產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高端交流平臺,提升青島在全球海洋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與外部發展空間。
“對于承擔著經略海洋戰略使命的國家級新區來說,下一步我們將扛牢肩上的責任,通過政策創新推動海洋產業發展,聚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為全市的海洋經濟做出新區貢獻。”
李光全委員
作為北方對外開放門戶,青島開放價值將迎來更大突破
報告原文:
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上聚力攻堅求實效。加快標志性改革落地見效,厚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優勢。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十分提振信心,回顧了2024年青島在各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各項改革試點和數據都十分亮眼。”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委員說。
李光全委員說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青島不僅圍繞開放進行了總體部署,還專門就如何提升開放平臺能級進行了規劃。青島在上合示范區的綜合性改革、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推動海洋經濟的集成性改革方面,都是“走在前、挑大梁”“打頭陣、當先鋒”,必將給全國創造可以復制的經驗,也給青島的兩大開放高地明確了突破方向。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了西海岸新區在新一輪開放過程中應該發揮何種作用。這三大開放高地,對全市開放水平起關鍵性拉動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建強青島都市圈。李光全委員說,“濟青都市圈的雙向開放有利于兩城之間實現相互協同,彼此借力。”在推動山東打造開放新高地的過程中,可以依托青島面向世界開放,聯通濟南打通內陸開放的新通道,最終實現濟青雙都市圈的開放協同的聯動。
“日前,國家中歐班列(濟青)集結中心成功獲批,濟南與青島將聯合建設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這將進一步為濟青的協同開放奠定良好的基礎。”李光全委員說,同時,山東也可以依托中歐班列、濟南與青島的協作,為打通西向的開放,更好地在沿黃河流域發揮橋頭堡、開放龍頭的作用,奠定十分關鍵的基礎。
此外,李光全委員還關注到青島在開放方面的制度性創新,為青島的三個區域發展和開放帶來關鍵突破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落地青島”。李光全委員說,它的核心是怎樣更好地開放和利用資源,開發和利用市場。青島也通過利用該試點,更好地整合全國和國際的資源。用好國際與國內兩種資源,聯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并最終為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李光全委員提到,2024年國務院正式批復《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了青島作為北方對外開放門戶的功能。之前青島是山東半島開放龍頭、沿黃河流域開放龍頭。從2025年開始,青島開放的價值和使命將會迎來更大的突破。
“2025年青島要拉高標桿,自我加壓,交出一份更加優質的答卷。也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的,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上聚力攻堅求實效。”李光全委員說,雖然在落實這些改革創新決策的過程中可能有很多挑戰,但是我們有堅定無比的信心、社會各方的聚力、攻堅克難的勇氣和狠抓落實的能力,必將助力我們攻克這些困難與挑戰,最終也會有實實在在的成效來檢驗發展的成果。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李曉哲 孫兆慧 陳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