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26日消息 我們的身邊有一種軍人叫退役軍人,他們退役不褪色,在社會各行各業中勇當先鋒,兢兢業業,一言一行詮釋軍人風姿,初心不改服務廣大群眾。本期,讓我們走進金家嶺街道的兩位“最美退役軍人”,感受并學習他們奉獻社會的一腔熱血。
馬懷龍:用軍人本色譜寫愛心贊歌 海都社區居民馬懷龍是興隆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2008年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從警以來,他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和社區民警的職責,將自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每天穿行在轄區的大街小巷,奔忙在片區的7000余戶家庭,滿腔熱情服務群眾,盡心盡力為大家排憂解難,贏得了社區群眾的信任和贊揚,被譽為“社區群眾的貼心人”。
三赴海陽行千里——將殘疾人戶口轉回父母身邊 李惠善與老伴張福貞是興隆路78號的居民,已經年近九旬的老人有個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將精神和肢體雙殘疾的兒子戶口轉移自己身邊來。2015年底,興隆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馬懷龍得知李惠善家里的情況后,奔波海陽三次,跑了市內八家單位,行程上千里,終于將李水的戶口轉到了父母身邊,完成了老人最后的心愿。
有一名刑釋解教人員,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住在青島福利院,1983年4月其戶口落在了朋友的戶口上。由于長期入獄、出獄,其戶口被吊銷了,身份證也沒有辦,成了青島為數不多的黑戶。馬懷龍主動找到他做工作,幫助他恢復了戶口,辦理了身份證,辦理了低保,申請了廉租房,并為他找了一份穩定的保潔工作。這名受助居民激動萬分,深情溢溢地握著馬懷龍的手說:“感謝馬警官給了我重新做人的機會,我一定要痛改前非,不再做違害社會的事情。”
超越血緣的親情——長期照顧武連芳老人 馬懷龍的鑰匙串上常年掛著五六把別人家的鑰匙——社區里的孤寡、空巢老人主動把自家鑰匙交給馬懷龍,方便他隨時來探望自己。81歲的武連芳老人便是其中之一。老人摔倒后第一時間聯系馬警官,馬懷龍不僅在醫院照顧了兩個多月,還承擔了老人的住院費用。老人出院后,為老馬送了一面“警民一家,真心感人”的錦旗,說“馬警官真的比自己的孩子還親!”
熱心的馬懷龍還幫助居民找回了養老錢。2016年6月,78歲的徐大娘被騙了10萬元錢。因為徐大娘有腦萎縮病歷,馬警官就讓徐大娘帶著病歷繼續找該公司的負責人,如果該公司不退換10萬元,就在投資人當中宣傳該公司的惡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該公司答應給徐大娘10萬元。
他是孤兒的好爸爸
用愛撐起一片藍天——馬懷龍撫養孤兒成人 徐龍是興隆路社區的一名孤兒,其父母分別在他10歲和14歲時因病去世,在青島僅有一位親人也因生活困難,無力撫養徐龍。自打馬懷龍第一次見到徐龍后,他扛起了照料徐龍的重任。徐龍沒有辜負馬懷龍的希望,不僅慢慢地走出了失去至親的陰影,變成一位開朗、熱情的陽光大男孩,還考上了專科學校。
社區好比一棵樹,民警是樹根,群眾是土壤,只有深深地植根于土壤之中,樹才能枝繁葉茂。馬懷龍將自己融入社區,將愛灑向群眾,他所做的事很小、很平凡,但如一滴晨露,折射出人民警察真心為民、真情助民、真愛暖民的大愛形象。
“我是部隊培養出來的干部,部隊的光榮傳統永遠不能丟”聽到大家的點贊,馬懷龍如是說。從馬懷龍樸實的話語里,我們看到了英雄身影的存在,看到了英雄精神的永存,看到了正能量的凝聚,看到了好心人的延續。馬懷龍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譜寫了一曲曲愛心贊歌。
戴玉勇:一位老兵的助人情懷 在頤都社區中鐵二十局小區,提起戴玉勇這個名字,無人不知。協調業主戶口問題、找人疏通下水管道、主持鄰居們的紅白喜事……小區大大小小的事情現場,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這位1984年1月退役的老兵,成了大家公認的熱心腸。為何總能保持這份熱情?戴玉勇一句話給出了答案:“穿著軍裝是兵,脫下軍裝仍是兵。”
戴玉勇
曾是公司“四大忙人之首” 7月12日,記者見到戴玉勇,今年61歲的他年初剛從中鐵二十局小區物業黨支部書記和經理的位置上退休。面容慈善、善于言談,是他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采訪中得知,他1978年12月應征入伍,退役后在鐵道部第二十工程第四工程處,先后任戰士、文書、工人、車隊書記、并于2003年4月任中鐵二十局集團第四有限公司青島物業管理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直至退休。
離開部隊后,戴玉勇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始終是干一行、愛一行,團結同事,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曾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在單位任辦公室主任、運輸科調度員等職務時,他被同事們稱為公司“四大忙人之一”,且排首位。有點幽默稱號的背后,是對戴玉勇熱心助人的高度贊揚。
單位車輛的各種問題,都離不開他,只要有同事提出來,他就義不容辭地幫忙解決。直到今天,單位老領導、老同事每年的聚會,仍然是戴玉勇來組織,因為大家都信任他,甚至依賴他,有他在,大家覺得比較安心。
跑前跑后協調業主的戶口問題 2003年,戴玉勇受命擔任中鐵二十局小區物業公司黨支部書記和經理,一干就是16年。期間,他兢兢業業,凡是沖在前頭,以小區業主利益為先,為小區的和諧美好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中鐵二十局小區住的基本都是中鐵二十局的職工和退休人員,雖然小區不大,但是大大小小的事可真不少。從與政府組織的上傳下達、安全管理、環境衛生、到小區居民的日常糾紛調解都離不開他。因為工作認真負責,為人謙虛和氣,小區居民都親切的稱呼之為“戴書記”。
2016年,小區30多戶業主的戶口信息與實際樓房信息不符,對此業主怨聲載道。為了幫助業主協調改戶口問題,戴玉勇跑前跑后,出具證明和材料,還陪著業主一起去派出所辦理,最終順利達成業主的心愿,大家對他充滿了感激。
退休仍對業主所求樂此不疲
中鐵二十局小區濱海而建,環境優美,人們居住在這里身心舒適,幸福感極高。但是近年來,下水管道時常堵塞給業主帶來了很大的煩惱。戴玉勇得知了大家的心思后,主動找到社區請求幫助。在頤都社區黨委書記馮玉華的共同協調和努力下,最終達成解決方案。每半年找清理車抽洗一次下水管道,減少對業主的困擾。
還有一部分業主拖欠水費,一次恰逢趕上水管破裂,為了徹底解決種種問題,戴玉勇協調自來水公司給這部分業主改成了一戶一表,還做通業主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補齊了拖欠的水費,最終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如今,戴玉勇從物業負責人的崗位上退下來了,但是小區有些問題大家依舊習慣找他,而他也樂此不疲,盡心去辦。“請問您怎么能一直保持這份熱情和樂觀心態的?”面對記者提問,戴玉勇爽快地回答道:“實實在在做人,實實在在做事。”這句話也是他一直堅守的座右銘,長此以往,他收獲了眾多良好口碑,在同事和小區業主中間樹立了榜樣。
通訊員 張楊 文 于千千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