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26日消息 17歲參軍,他最美好的青春在烽火狼煙中度過;18歲入黨,他在槍林彈雨中和戰友們向死而生;戎馬歲月近30年,他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的10余場戰斗,立過三等功……如今,88歲高齡的他安享晚年,但戰爭給他留下烙印深刻,老人至今仍經常從慘烈戰況的夢境中驚醒,這也使得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他就是魯信長春社區的老黨員陳開勝。7月8日,記者見到這位老兵,聽他講述解放戰爭的故事。
陳開勝
17歲參軍,在槍林彈雨中淬煉血性 陳開勝老家在江蘇泗洪,家里兄弟姐妹6人,生活窮苦,曾外出乞討謀生。1948年,17歲的他響應國家“保家衛國”的號召,應征入伍。因自小食不果腹,參軍時個頭矮小,而且還沒有正式的名字。“陳開勝這個名字還是入伍填資料的時候,軍隊的人給起的,寓意‘旗開得勝’。”老人回憶道。
剛參軍一個多月,淮海戰役打響,陳開勝扛起比他個頭還高的槍走上了戰場。敵人的子彈從身邊穿梭而過,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他傳遞信息都要從尸體上過去。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一次戰斗中,我軍一個連對抗敵人一個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后來參加渡江戰役,七八個士兵乘坐一條小船,陳開勝和戰友們硬著頭皮頂著敵人的機關槍掃射往上沖。滾滾長江洪流,他們的一葉小船渺小如滄海一粟。一股憤懣充斥心頭,他與戰友們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攻打敵人,保家衛國。
九死一生,一個排只存活兩人
盡管入伍參戰后,陳開勝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心志堅定,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在各個方面都積極表現。參軍第二年,1949年9月,經組織推薦,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此,他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在戰場上更是充當排頭兵。說起記憶中戰況最慘烈的一次戰斗,陳開勝脫口而出:“在福建一次戰斗最慘烈。”老人回憶道,當時,我軍一個排的軍力與敵方一個連的軍力廝殺,嚴防死守了一下午,最后只剩他和司號員兩人活了下來。老人開玩笑說,是自己命硬,一打起仗來,就什么都不怕了。看似無心的玩笑,不知背后承受了多少疼痛與壓力。
1950年以后,他轉至海軍,并調到青島學習兩年的文化與技術。這兩年,是他快速充電、成長的階段,不僅學習了文化課程,還掌握了開船的技術,這在以后的戰斗和軍人生涯中受益頗深。
1955年,學成歸隊,他來到東海艦隊,并二進福建,與國民黨數次交鋒。后來,他還當過班長、排長等級別,儼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戰士。
命運轉折,在部隊讀書識字 在采訪中,陳開勝多次感慨道,當兵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從貧苦生活中翻了身。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年代,讀書識字對于陳開勝來說猶如天方夜譚。可是參軍后,他變得更加好學,跟著文化指導員從一天學1—2個字,漸漸進步到一天學5、6個字。只要一有空,他就用小木棍在地上反復練習。學習勁頭十足,再加上頭腦聰明,入伍一年時間,他的認字能力就達到了小學水平。
尤其在青島學習的那兩年,他又深入學習了數學、幾何等文化知識,讓自己的眼界和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升。
后來,陳開勝在武漢一家造船廠短暫任職后,又回歸部隊。上世紀60年代初,他被調到青島潛艇學院任職,后來轉業到原青島市糧食局,直至退休。
作為一名老黨員,陳開勝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有好幾位家人入了黨。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走來,老人對當下的幸福生活感到十分滿足,尤其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不久還在青島舉辦了海軍節,如此的繁榮盛況讓老人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
通訊員 張海玉 文 于千千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