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山東瞪羚企業有哪些特點?濰坊最多;多為高技術產業
8月1日,山東省中小企業局、山東省財政廳與長城戰略咨詢聯合成立的“山東省瞪羚企業發展研究”課題組聯合發布《山東省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7)》。
據了解,瞪羚企業是指創業后跨過死亡谷,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通俗一點講,“瞪羚”是一種善于跳躍和奔跑的羚羊,因此業界通常將成長性好、具有跳躍式發展態勢的企業比喻為“瞪羚企業”。
此報告來源于對100家瞪羚企業2014年-2016年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和相關統計數據。
群體總收入約為311億元,實現利潤29.58億元
2016年,山東省100家瞪羚企業群體總收入為310.66億元,其中最高收入為122.50億元,最低為602.18萬元。瞪羚企業營業收入規模主要集中在2億元以下,平均營業收入規模為0.75億元。其中,收入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數量48家,占總數量的48%,收入在1-2億之間的瞪羚企業20家,占總數的20%。但從營收總額來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總營收為151.74億元,占比最大。
在盈利能力方面,2016年瞪羚企業群體共實現利潤29.58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利潤2,957.89萬元。從利潤分布來看,利潤在0-500萬之間的瞪羚企業最多,共27家,占比27%;利潤在500-1000萬之間的瞪羚企業14家,占比14%;利潤在1000-2000萬之間的瞪羚企業有19家,占比19%;共25家瞪羚企業利潤達到3000萬以上,占比25%。
從凈利潤率分布來看,瞪羚企業群體平均凈利潤率為5%。凈利潤率為0-5%的瞪羚企業最多,共30家,占比30%;凈利潤率在5%-10%之間的瞪羚企業有19家,占比19%;凈利潤率在10%-20%之間的瞪羚企業有16家,占比16%;凈利潤率超過20%的瞪羚企業共11家。
2016年,瞪羚企業群體平均資產利潤率為9%。資產利潤率在0-5%之間和10-20%之間的瞪羚企業數量最多,各有29家,占比達到29%;資產利潤率超過20%的瞪羚企業僅為12家,占比12%。
多數經歷5年及以上的積蓄發展
接近七成的瞪羚企業持續經營時間在5年至10年之間。瞪羚企業平均持續經營時間為9年,大多數瞪羚企業成立時間達到5年及以上,共92家,占到總數的92%。2013年及以后成立的瞪羚企業僅占瞪羚總數的4%,說明企業從開始創業到實現高速成長,一般需要至少5年的積累。成立時間達到15年以上的瞪羚企業僅占瞪羚總數的4%,說明企業成長超過14年以后,成長增速將減緩。
是山東省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研究發現,入選的瞪羚企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其經濟貢獻大幅優于山東省入統企業平均水平,成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遴選出的符合標準的100家瞪羚企業,經濟指標表現良好。三年期內,瞪羚企業的平均利潤、平均資產總額、平均營業收入、平均上繳稅金等關鍵經濟指標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與山東省規上工業企業相比,山東省瞪羚企業群體2014-2016年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8.76%,而山東省規上工業企業的收入復合增長率僅為2.59%;山東省瞪羚企業群體利潤總額2014-2016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6.71%,而山東省規上工業企業的復合增長率為負。
從瞪羚企業收入復合增長率分布情況來看,山東省瞪羚企業的收入復合增長率主要集中在20%-40%區間,共有32家,占比32%,收入復合增長率在40%以上的共有47家,占比47%。
從瞪羚企業的爆發式成長上來看,山東共有3家企業處于爆發式成長階段。爆發式成長的瞪羚企業是指成立五年內營業收入突破五億或者成立十年內營業收入突破十億的企業。爆發式成長的瞪羚企業的增長不再是傳統線性模式,而是呈現出指數級的爆發式增長。100家瞪羚企業中,成立五年內營業收入突破五億的企業有1家,成立十年內營業收入突破十億的企業有2家。
多分布于高技術產業
從產業分布來看,瞪羚企業趨向高技術產業聚集與發展。山東省瞪羚企業共分布在6個行業門類: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行業的瞪羚企業數量最多,達到34家,占總數的34%;高端裝備及先進制造行業瞪羚企業25家,占總數的25%;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瞪羚企業22家,占總數的22%;醫養健康行業的瞪羚企業13家,占總數的13%。
從營業收入來看,模式創新行業內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最高,達到51152.69萬元;從利潤總額來看,同樣是模式創新行業內企業的平均利潤最高,達到3541.17萬元。
研發投入力度逐步增強
2014-2016年,瞪羚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逐年增加,2016年增長率為30.43%,兩年復合增長率為26.34%,呈現中高速增長態勢。2016年,瞪羚企業研發費用支出97265.46萬元,投入強度為4.85%,較上年投入強度下降0.06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山東省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2.34%。
研發費用支出在100萬元-500萬元區間的企業最多,占比為39%,研發費用支出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比達到70%。研發投入強度在2.5%-5%區間和5%-7.5%區間的企業數量最多,分別為37家,10%-30%區間的企業數量為15家。
瞪羚企業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均在3.5%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醫養健康三大行業的行業研發投入強度位列前三,分別是9.04%、7.9%和5.83%。瞪羚企業行業平均研發費用超過1000萬元的包括模式創新類企業和醫養健康行業。
瞪羚企業共設立科研機構11處,擁有科研人員7008人,科研人員占比26.66%,平均每家企業擁有科研人員70人。擁有省級以上專家人才157人,平均每家瞪羚企業擁有1.6人。
呈現高效發展趨勢
瞪羚企業高效集約化發展趨勢顯著,人均營業收入和人均利潤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瞪羚企業實現人均營業收入76.23萬元,增長率為32.05%,人均利潤8.38萬元,增長率為80.99%。2014-2016年,瞪羚企業人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8.76%,人均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36.36%。
濰坊擁有瞪羚企業最多達到21家
100家瞪羚企業分布于16個地市。其中,瞪羚企業超過20家的城市有1個,為濰坊;瞪羚企業數量處于1-5家的城市有9個,瞪羚企業數量處于6-10家的城市有4個,瞪羚企業數量處于10-20家的城市有2個,分別為煙臺14家,濟南17家。
山東省擁有瞪羚企業最多的前3名城市分別是濰坊(21家)、濟南(17家)、煙臺(14家),這三個城市共擁有瞪羚企業52家,占山東省瞪羚企業總數的52%。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