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本市著名農產品品牌累計達166個,大澤山葡萄品牌價值達12.78億元;市供銷社一年銷售商品203億元,利潤總額1.1億元;今年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就有2.15億元……12月6日,市“三民”活動亮出市農委、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水利局、市糧食局、市林業局、市供銷社等6個部門今年的工作亮點。
青島市農委
著名農產品品牌累計達166個 今年以來,市農委堅持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從單一產業向全鏈條、多功能、新業態發展轉換,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預計全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8%以上。
今年本市啟動3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和建設,建成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區50萬畝。新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96個,913個園區帶動9萬多農民就近創業、戶均增收25%以上。預計全年糧食總產326萬噸、蔬菜總產830萬噸、肉蛋奶總產100萬噸,確保青島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
直接推動簽約和在建過千萬元農業項目72個,總投資392億元。推進青島國際種都建設,總投資4億元的丹麥丹育公司現代種業項目,僅用29天實現落戶。培育農副食品加工業千億級產業鏈和種植業、畜牧業兩條百億級產業鏈,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80家,預計農產品加工產值1300多億元,農產品出口300億元以上,居全國城市首位。
此外,袁隆平、束懷瑞、趙振東等院士在本市設立工作站,涉農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達到39個。
為讓市民吃上放心農產品,本市建立全市統一的農藥監管平臺,全域禁止銷售和使用61種高毒高殘留農藥,農藥監管追溯系統覆蓋范圍增至3300家規范化農資經營店,管住了“藥瓶子”。實行嚴格的產地準出制度,累計制定農業地方標準166項,887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全部建立生產記錄。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試運行,616家農業生產單位、3000多個產品、4.5萬個種植戶納入追溯系統,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46萬多批次,產地檢疫牲畜126萬頭、家禽3.5億只次,檢測檢疫能力實現了全域覆蓋,青島地產農產品檢測平均合格率在98%以上。建成市級農業行政執法指揮平臺,新組建農業執法支隊,查辦違法案件800多起,累計收繳假劣農資700余噸,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發布“青島農品”整體形象標識,評選出島城最喜愛區域公用品牌11個、農產品品牌30個。著名農產品品牌累計達到16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51個,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
膠州灣優良水質面積71.7% 市委、市政府發布實施《關于推行灣長制加強海灣管理保護的方案》,成為全國第一個灣長制實施辦法。
經統計,全市近岸海域水質總體良好,98.5%的近岸海域水質符合優良海水水質標準。膠州灣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膠州灣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果,優良水質面積達到71.7%,比5年前提升25個百分點;海域面積達到370.6平方公里,比5年前增加25平方公里。
本市還嚴守海洋生態紅線,嚴格控制圍填海,嚴格自然岸線管控,優先保障戰略性、公益性項目用海需求,爭取國家資金8.5億元實施“藍色海灣”“銀色海灘”“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工程,加快實施大公島保護利用示范項目和靈山島、竹岔島、齋堂島整治修復項目,生態修復效果初步顯現。
成功引進山東中魯遠洋漁業公司總部落戶青島,成為青島漁業企業中唯一的上市企業。積極推進遠洋漁業開發合作,10家企業與12個國家建立合作項目。目前,全市注冊遠洋漁業公司31家,發展遠洋漁船163艘、作業漁船109艘,發放遠洋漁業補助資金2.98億元,預計全年完成遠洋捕撈量14萬噸,是五年前的45倍。全市建成10處休閑型海洋牧場和全省首個公益型海洋牧場,其中6處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全年共放流苗種16.6億單位,再創歷史新高,放流綜合投入產出比約達到1:5。今年伏季休漁期較往年提前一個月,嚴厲查處違規偷捕行為,查處違規漁船量為上年兩倍,聯合執辦了我省史上首例非法捕撈水產品入刑案。開捕后,漁獲量明顯多于往年,梭子蟹、刀魚、鯧魚等本地海鮮品質更優、價格更低。年內抽檢水產品995批次,合格率達到99.7%,確保讓市民吃得安全、放心。
青島市林業局
森林游年均待客400萬人次 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積達36.7萬公頃,濕地面積14萬公頃;野生木本植物764種,野生鳥類394種,生態財富日漸殷實,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態福祉。
全年共完成新增造林3.07萬畝,更新造林1.07萬畝,退化林修復5.52萬畝,森林撫育24萬畝。完成青島北部生態屏障建設總體規劃的編審工作,按照“一環兩區、四軸五帶、多廊多點”的規劃布局,規劃面積501.06萬畝。
本年度共發生森林火災6起,受害面積29.95畝,受害率控制在0.03‰以內,無人員傷亡發生。完成無人機監測松材線蟲病174萬畝次,人工普查240萬畝次;飛防美國白蛾等林業害蟲260萬畝次;釋放生物天敵6000余萬頭,無公害防治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還在全省率先建成珍稀瀕危樹種原地保存庫3處,優良觀賞樹種異地保存庫1處。
目前,全市特色經濟林面積160余萬畝,產值超過46億元;種苗花卉生產面積15萬畝,產值60億元;森林旅游蓬勃發展,年均接待游客400萬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過2億元;木材加工企業達到1000余家,年產值500萬以上的83家;擁有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和經濟林示范標準園區14家。
實行林業行政綜合執法,開展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等一系列專項行動。辦理林業行政案件228起,處罰240人;刑事案件16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7人。
青島市水利局
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15億 今年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15億元、抗旱勞力47.7萬人、抗旱設備24.9萬臺套、運水車7000余輛,有效緩解了278萬畝農田旱情和39萬人、1.5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今年夏季,各級水利部門充分利用水庫、河道、塘壩等蓄水設施,攔蓄寶貴的雨洪資源3.9億立方米。統一配置非常規水源。還堅持工業和生態用水優先使用非常規水源,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3%,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1.9萬噸/天。
據統計,今年本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1%,一方面嚴重缺水,一方面要率先發展。在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市水利局認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嚴格控制用水總量,逐級分解下達年度用水指標,非居民用水大戶超計劃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城鎮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倒逼用水戶節約用水,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在10億立方米以內。
本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河長制實施方案及6項配套制度措施,實現了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長全覆蓋,并設立3586塊河長公示牌,自覺接受市民監督。各級河長親自巡河,解決了一批多年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青島市糧食局
5個主食配送中心通過驗收 今年本市糧食購銷成效明顯,累計準備倉容67萬噸,準備設備1215臺,培訓人員648人次,協調市農發行落實資金17.4億元,全市共收購夏糧36.3萬噸。提前完成了16萬噸儲備小麥輪換任務,完成了1萬噸儲備稻谷輪換任務。提升糧食儲備智能化管理,投資2100萬元,在20個國有倉儲企業實施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目前24個項目中初步驗收了18個項目單位,其余6個正在有序推進,有效提高了本市糧食倉儲管理水平。還加強倉儲規范化管理。
糧食應急供應體系建設也取得明顯成效。今年本市加強主食產業化項目建設,申報山東省2017年主食產業化建設項目,在嶗山、即墨、萊西、城陽等區市建設了5個主食配送中心,總投資1300萬元,省財政扶持400萬元,項目已通過專家組驗收。還完善放心糧油供應網絡,組織認定了113家放心糧油示范店,全市放心糧油示范店累計達到177家。申請財政資金117萬元,建設1處放心糧油配送中心、1處電子商務平臺。此外,更是爭取省財政資金600萬元,在嶗山、即墨、萊西、城陽等區市建設4個糧食應急配送中心,其中3個項目順利通過第三方機構評價,被評為優秀項目,本市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已全部完成。
青島市供銷社
放心農產品社區直銷店達25處 今年以來市供銷社堅持為“三農”服務宗旨,預計全年商品銷售達到203億元,同比增長8%;利潤總額1.1億元,同比增長31.5%,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連續13年獲得總社綜合業績考核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省會城市優勝單位一等獎。
還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累計托管土地達到90萬畝。在城市,以佳世客市南、黃島等6家大型商場為龍頭,不斷推進市區日用品大型購物中心建設,目前已實現銷售收入20.1億元。建成集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24小時便利店“迷你島”60處、放心農產品社區直銷店25處。目前日用品超市總數達到1685個,農資網點發展到3870個。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7"三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