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車行駛在濟南市的經十路,不時會看到一種新型的道路指示牌,不但能夠指示道路走向,而且會通過不同的顏色標示路段擁堵程度,有的還可以指示到達某地需要的大致時間。目前,在濟南市已有此種智慧交通指示牌30多塊。作為濟南交警利用大數據緩解擁堵的一個舉措,已經在引導避堵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更多的大數據治堵嘗試還在推進中。
智慧交通誘導屏將在更多道路安裝 8月29日上午10點,市民于先生駕車從濟南市立五院去往龍奧大廈,在經過八一立交橋時,他習慣性地抬頭看了看道路南側的智慧交通誘導屏。智慧交通誘導屏在原有的指路牌基礎上,增加了顯示道路擁堵狀況和預測通行時間的功能。
“還好,前方路段基本都是綠色,沒有特別擁堵的路段。”看了一眼誘導屏,于先生放心地繼續駕駛。作為一名老司機,于先生對于濟南的路況非常熟悉,此前基本沒有看路牌的習慣,從半年前開始,他發現經十路、旅游路沿線出現了這種新型的“指路牌”,讓他慢慢養成了看路牌的習慣,通過上面的路況指示規劃避堵的出行線路。
據了解,目前,在市區的經十路、旅游路等交通主干道已經安裝有32塊智慧交通誘導屏。濟南交警支隊科研所副所長李勇介紹,跟一般的交通指示牌不同,這種智慧交通誘導屏是交警跟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它們掌握的實時交通數據和數據分析方法,結合交警掌握的數據對實時路況進行指示,并預測到達特定地點的通行時間,為人們出行提供參考。
“這其中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百度地圖的實時路況信息在顯示屏顯示,用紅黃綠三種顏色指示道路擁堵狀況,紅色代表擁堵、綠色代表暢通,哪條道路是什么狀況駕駛人一目了然,方便提前選擇行駛路線,從宏觀上也起到調節各個路段交通流量的作用。”李勇說,另一種是跟滴滴公司合作的,這種更為復雜先進,能夠根據交警和滴滴公司掌握的特定地點的歷史交通數據,再結合實際的交通流量,估算出到達某一點可能需要的時間。
“比如從燕山立交到龍奧,顯示屏會根據歷史的數據和當前的交流狀況,實時計算到達需要的時間,隨時更新。”李勇說,目前這32塊智慧誘導屏運行情況良好,起到了不錯的引導作用,另有12塊顯示屏正在安裝調試,下一步根據試點運行情況有可能在市區所有主次干道路段安裝。
調整信號燈配時,緩解道路交通壓力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在交通領域,越來越多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均已經開始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在濟南,交警部門依托分布式計算和大數據處理技術,通過對道路基礎數據、交通流數據、交通執法數據、交通管控數據、公交運營數據、出租車運營數據、滴滴、百度等公司等各類數據進行集成、融合,實現與停車管理系統的對接,集成停車場視頻、地磁、閘機和工作人員PDA采集的數據,設計出濟南市動靜態一體化的“智慧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計算,指導交警尋找擁堵點位作為工作的重點,進而通過堵點周邊的實際交通組織狀況和歷史交通數據分析尋找致堵原因,對癥下藥,一個堵點一個“藥方”,有針對性地制定緩堵方案。
作為借助大數據緩解擁堵行動較早的槐蔭交警大隊,通過大數據的工作方法,通過對信號燈配時和道路組織方案的優化調整大大緩解了老商埠區的擁堵狀況。
今年3月份,曾有老商埠區的大型企業因為擁堵嚴重意圖將總部搬離,這大大刺激了槐蔭交警大隊大隊長李連忠,促使他下定決心通過大數據來緩解轄區擁堵。
道路的擁堵成因復雜,總體上說除先天的道路規劃設計等客觀條件外,影響通行效率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路口的交通組織方案;另一個是信號燈配時,利用大數據治堵也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比如,在經二路,槐蔭交警對這一路段的交通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這一路段容易擁堵的原因就在于經二路緯六路至緯十二路路段由西向東單向通行,由東向西進入商圈的車輛需經經一路、緯十二路或緯九路、緯六路、經三路、緯十路進入經二路商圈,而相鄰的經三路為雙向通行,導致華聯商圈經二路上到達車輛和駛離車輛(東西雙向)在經二路緯八路至緯十一路疊加,經常造成經二路、經三路交通擁堵,甚至波及緯七路和緯八路。
于是,槐蔭交警就對這一路段的交通組織方案進行調整,改變經二路的通行規定,改西向東單向通行為東西雙向通行。之后,這一路段擁堵狀況大為好轉,除早晚高峰外,這里路況基本上顯示為綠色,早晚高峰時長也縮短了30分鐘左右。
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旅游路禁止左轉,花園東路、漿水泉路等路段的改造調整都是例證,按照交警支隊的計劃,此項工作目前仍在按照大約每周一個路口的速度向前推進。
信號燈配時的優化調整可以大大提升通行效率。在槐蔭老商埠區,眾多道路原來的信號燈配時多數為東西70秒、南北40秒,經過分析,民警將其調整為東西45秒,南北30秒,通行效率明顯提高,原來晚高峰要持續到晚上7點左右,整改后6點左右交通就已經緩和下來。
治堵有沒有成績,大數據同樣來檢驗 交通違法也是加劇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一起違法對交通的影響會疊加傳遞,眾多的違法造成的影響疊加起來就會大大降低通行效率,產生擁堵。通過數據分析為交通秩序整治提供便利,減少交通違法對擁堵的加劇,同樣是大數據治堵的重要方面。
今年以來,在這一方面濟南交警也做了不少嘗試。對于行人、非機動車違法,新上了人像識別抓拍系統,能夠自動對違法的行人、非機動車主抓拍,與公安人口系統大數據對碰,識別違法人身份信息。目前,全市50個路口已經安裝此設備,對于行人、非機動車違法的查處也趨于常態化。
對于涉牌涉證違法行為,將高危違法人、車信息錄入交警大數據,違法車輛一旦出現系統自動報警,執法由路面執法變為桌面到路面再到桌面的轉變。同時,建立了交通誠信平臺,將違法者的信息錄入,自從5月1日平臺上線至今已經錄入違法信息10000多條,這些信息不但為交警執法提供參考,而且下一步將與社會征信系統對接,影響違法人的貸款、信用卡申辦等。
通過半年多的努力,目前,濟南的擁堵雖然依舊嚴重,但大數據助力擁堵整治的效果已經初顯。在滴滴公司發布的第二季度出行大數據中,濟南的擁堵排名已經在前五之外,而此前高德地圖發布的相關數據中,濟南至少兩次居擁堵排名第一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實習生 孟煥然 王琿)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