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于立生
“高考志愿填報密碼不在我手里”,直到填報高考志愿那天,張鳴才發現,自己的網上志愿填報系統密碼,曾被母校某中學修改過。如今他是北大的一名學生。當初填報志愿時,他輸入考號和反復確認過的密碼,屏幕仍然提示“系統登錄失敗”。求助老師,對方笑了:“是你啊,那肯定登錄不了。”他后來才意識到,這句話幾乎算得上一種肯定了——作為有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他正受到特殊“關照”。(6月14《中國青年報》) 考生登陸志愿填報系統后,修改初始密碼為新密碼并妥善保管,這才是應有常態。可偏偏有中學越殂代皰擅改考生志愿填報密碼,這暗含著巨大的法律風險,考生志愿很容易被篡改。當然,像張鳴這樣被直接擅改密碼的情況也屬少數,但是這些中學之所以把控尖子生志愿填報,甚至密碼由校方保管,自有其如意算盤: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越多,也就越有利于學校的招生宣傳,招徠生源。由此考生的志愿,也就異化成了學校的志愿。考生的自主填報志愿權利、志趣、夢想,淪為了相關學校校際競爭的犧牲品。
各地招考院連年下發通知,提醒考生妥善保管個人登陸密碼,明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盜用考生本人密碼,不得干涉考生高考報名、密碼設置及志愿填報”,可一些學校卻基于校際競爭的一己之私,甘冒巨大的法律風險,走鋼絲一樣游走在灰色地帶,嚴重侵犯考生的志愿填報和自主選擇權等權益,此風必須狠剎。
考生的志愿填報,志趣夢想,豈容學校“包辦”?又“包辦”得了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