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2月20日消息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前列腺疾病的確診率也逐年增高。其中,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癥死亡率中排名五、六位左右,成為影響男性健康的“殺手”之一。來自青島市立醫院的《青島前列腺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青島地區前列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特點,多發于60歲以上男性。青島市立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朱磊一提示,45歲以后最好每年到醫院做一次PSA(前列腺特異性抗指標)篩查。只要發現及時,前列腺癌完全可以治愈。
朱磊一正接受半島網采訪
發病:60歲以上男性易患前列腺癌 遺傳是主因 青島市立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朱磊一,自2005年入院以來,一直負責男性前列腺疾病的治療與研究。他曾經帶領團隊,在青島市科技局的牽頭下,以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間患前列腺癌的患者為樣本,進行過一次青島市前列腺癌的數據研究,并發布《青島前列腺癌流行病學研究》。研究證明:青島地區前列腺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患病風險是無家族史的2.58倍。“通常來說,30-40歲的男性,即使有前列腺方面的疾病,也大都是前列腺炎,而前列腺癌通常集中在60歲以上的人群。”朱磊一說。
此外,愛吃紅肉及高脂肪類食物,以及性生活過頻等也會增加前列腺癌患病幾率。
發現:前列腺疾病或“無癥狀” 定期體檢是關鍵 “急性前列腺炎的癥狀是尿頻、尿急、尿痛等。但慢性前列腺炎的癥狀相對不明顯,因此也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惡化等嚴重后果。所以定期查體非常重要。”朱磊一坦言,前列腺疾病隨著近年來民眾體檢意識的增強,雖然發病率有所升高,但是治愈率也比過去大大提高了。而某種程度上說,發病率提高,實際上為治愈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發現、早治療是一切疾病的理想狀態,對于前列腺疾病特別是前列腺癌來說尤其如此。”
另一方面,醫療技術的進步也為前列腺癌的早期確診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之前,前列腺穿刺活檢技術在青島還沒有應用普及。那時病人出現尿血等癥狀來就醫時,醫生都是通過觸診,發現有硬塊后,再通過其他儀器,確診前列腺癌。但那時發現后,基本是晚期了。”朱磊一告訴半島網,2009年之后,前列腺活檢技術進入臨床領域,大大縮短了確診時間。
朱磊一正在進行手術
治療:科技進步 前列腺癌手術不再“開刀” 對于一般民眾普遍的談癌色變心理,朱磊一表示,前列腺癌只要發現及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且患者痛苦程度低。“現在我們醫院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風險很小,手術結束后基本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出院。”
據了解,如今的前列腺癌手術,通過輸尿管軟鏡技術,經患者自身的輸尿管插入軟鏡,醫生通過手柄,可以操作軟鏡的角度和位置,360度無死角地看到膀胱里的癌細胞。朱磊一介紹,這一切都會在顯示鏡下顯示出來,主治醫生根據軟鏡的定位,可以用環形手術刀經輸尿管進行手術。“這種手術沒有刀口,基本不會出血。”
然而在2000年之前,前列腺癌患者卻沒有這么好的運氣。
據朱磊一回憶,那時候的手術還停留在“開刀”的水平上。“那時候做這類手術,病床旁邊都要放很多瓶鹽水,手術中間要不斷地沖洗消炎,而且由于有刀口,所以需要不斷輸血。等到刀口長得差不多了,還要回醫院拆線,感染風險很大。”朱磊一表示,由于人的肉眼看不到尿道括約肌,所以那時的手術,還有可能切到患者的尿道括約肌,從而造成尿失禁等手術后遺癥。
科學在進步,手術設備也一直在改進當中。朱磊一透露,青島市立醫院今年計劃在青島地區率先引進超聲和磁共振融合技術引導下的前列腺活檢穿刺術,這項技術可以獲取更加清晰的病灶圖像,從而使醫生更加準確的判斷病灶位置,患者做穿刺活檢時風險更小。
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國內僅有兩家醫院已經引進。
朱磊一正在進行手術
提醒:有家族史的市民45歲后需做PSA篩查 采訪中,朱磊一表示,以前人們的體檢意識不強,所以不少前列腺疾病到發現時,已經演化成癌癥,并且到了晚期。晚期的前列腺癌,很可能轉移到人體的骨頭,引起骨痛、骨質疏松等問題。因此,定期體檢十分重要。
“目前研究表明,遺傳是前列腺癌發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建議有家庭史的市民,45歲以后最好每年到醫院做一次PSA(前列腺特異性抗指標)篩查。如果篩查時,我們發現該指標較高,則需要進行MR前列腺磁共振檢查,再進一步,便是前列腺穿刺活檢,根據它的陽性率,來判斷市民的患癌風險。”朱磊一說。
朱磊一同時表示,多吃含硒豐富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得前列腺癌的幾率,比如西紅柿、綠茶等。同時,平常要避免對前列腺的壓迫,不要久坐不動,以免前列腺局部充血。
文/圖 江海峰
[編輯: 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