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徐杰
聽說過用葫蘆進行艾灸,用面團揉成碗狀進行臍療嗎?如今,這些新式的中醫療法在島城就能體驗到。11月20日,記者在滄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探訪時,不少市民已經搶鮮體驗這些療法治療遷延日久的慢性病。據介紹,該衛生服務中心的國醫館打造中醫藥特色,目前已開展26種中醫適宜技術,及中醫治未病、蜂毒療法、葫蘆灸、臍療等特色服務項目。
在滄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樓的一間診室里,國醫館的醫師畢兆春正拿著一個大大的葫蘆,準備給病床上的患者治療。“葫蘆也能治病?”面對大家的疑問,畢醫生笑著點點頭。他介紹,他正在給患者進行的是新增設的“葫蘆灸”療法。所謂“葫蘆灸”其實就是將葫蘆頂端和底部平整切掉,中下部從外面釘入釘子,將小截的艾灸棒固定在葫蘆內的釘子上后,再用酒精點燃,這樣艾灸棒的煙氣從葫蘆頂部冒出,熱量則散發到葫蘆底部,透過隔熱墊均勻散發到病人的患處,達到治療的效果。“這種療法主要用于病人患處面積較大的病癥,效果很好。”畢兆春說。
而在另一間診室里,一位醫護人員端著一盆“面食”走了進來,準備給患者進行治療。“這是用面做的,但不是面食。”醫生滕斐笑著說,這也是國醫館的一個特色診療小項目,叫做“臍療”。利用肚臍位置的神闕穴,能治療婦科疾病、腸胃病、脾胃肝膽等方面的疾病。記者看到,眼前這些用面制作的器具形狀像是小碗,底部中央留有一個空,“小碗”底部墊著隔熱用的棉花條,使用時將“小碗”放到患者的肚臍位置,再放上一個形狀類似金字塔的艾絨點燃即可。
記者了解到,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已建成李滄區中醫特色十分突出的基層國醫館,此前還開展了“蜂毒療法”“中醫埋線”等治療方法。經過一年多的臨床發展,來此接受蜂毒療法的患者已達到300余人,對風濕、類風濕疾病及腰痛、肩周炎等骨關節疾病的有效率達到90%以上。“蜂療”門診還被評為“青島市中醫特色門診”,并申報了市級專家工作站。而“中醫埋線”技術,主要通過將蛋白質磁化線植入人體相應的穴位,通過線體對穴位產生的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達到調整臟腑、疏通經絡的效果,這種療法還能用于減肥。
畢醫生介紹,這些中醫創新療法的好處主要體現在臨床療效上,因為用藥相對安全、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因此受到周邊居民的歡迎。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目前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各種艾灸項目,收費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且在醫保報銷范圍之內,核算完成后,有的項目只需市民自掏腰包不到十元。“而且這些民間傳統療法都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而來的,對市民健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醫生稱,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強化國醫館的醫療服務能力,推廣中醫藥特色適宜技術,讓周邊社區居民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健康指導。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