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昨天開始,冷空氣在島城發威,到了夜里氣溫甚至降至零下,這讓一些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昨日,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啟動了“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兵分三路對我市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集中救助。當天下午,記者跟隨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車穿梭于車站、公園、橋洞、地下通道等地,尋找露宿街頭的流浪人員,盡量勸導他們到救助站過冬,并為不愿意到救助站的流浪者送去棉衣、棉被、食物等。據悉,自今年以來,青島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安置1222人。
啟動:
公益組織加入救助行動 昨日下午,淅瀝瀝的小雨中,已經明顯感受到氣溫降低,根據天氣預報當天最低氣溫將達到零下。而位于淮陽路上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社工人員和志愿者在這里聚集,幾輛救助車輛隨時待發,大家將棉衣、棉被、方便面和水等救助物品一一搬到車上準備出發,正式開啟為期三個多月的“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的序幕,開始對我市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集中救助,重點對露宿者易于藏身的車站碼頭、橋梁涵洞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對于發現的露宿人員,盡量勸導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對于不愿意到站求助的,發放足以御寒的棉衣棉被、食物、水等,并進行跟蹤關注,讓他們過個暖冬。
記者在采訪時獲悉,今年的送溫暖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了發現機制,引入我市多家公益組織參與,青島交運溫馨的士公司“雷鋒的士”車隊和青島市鑫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愿者也都自愿參與到這一專項行動,進行街面救助。溫馨的士將充分發揮“雷鋒的士”流動性大,行駛范圍廣等優勢,可以及時發現街頭流浪乞討人員、走失老人、居無定所人員,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救助。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將號召更多的出租車駕駛員加入到志愿救助隊伍中來,為那些露宿街頭的人員提供幫助,同時,我們也倡議更多社會愛心人士一起行動起來,一旦發現了可以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幫助這些人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交運溫馨的士公司黨總支書記楊麗華說。
鏡頭一:
流浪老人不說話走了 當天下午,救助站工作人員兵分三路對街面流浪乞討人員展開救助,三條路線分別為:市南區火車站及沿海一線商圈、市北區長途汽車站及浮山后等地區、李滄商圈及周邊地區。記者跟隨其中一路人員沿街搜索,在龍山路附近的一處小公園的長椅上發現了一位流浪人員的身影,只見長椅上用塑料紙搭起了一個簡易的棚子,里面有人影在晃動。走近一看才發現,一名老人蹲在這個棚子里正在用酒精爐做飯。工作人員試圖打開棚子和這名老人對話,但是任憑怎么勸說,老人就是不搭腔,然后收拾了一些東西,打開棚子鉆出來,徑直離開了。據周圍居民說,這名老人在這里住了得有兩三年了,從來不開口和人說話,常常在這個棚子里做飯,實在太危險了。救助站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此前多次來過這里,勸老人去救助站住,但是老人始終不說話,沒辦法,他們只好將棉衣棉被和餅干水等物品留給了老人。
鏡頭二:
“老熟人”拒絕接受救助 而在小村莊附近的一個路口,65歲的流浪漢初存厚坐在地上裹著棉被,悠閑地抽著煙,看到救助人員走過來,老人就像見到了老熟人似的,熱情打招呼,并有說有笑,而實際上,他也確實是救助站的熟客,不過對于工作人員的好意,他婉言拒絕了,表示等天再冷點,他受不住了再去救助站。 “這位老人是高密人,喜歡抽煙喝酒,在這個路口以乞討為生,之前我們將他送回高密老家,幫他安排了養老院,可是他自己又偷偷跑回來了。 ”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長袁淑美告訴記者,去年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還幫初存厚在棘洪灘找了份看大門的工作,結果他喝醉酒后拿著鑰匙走了,找不著人了,后來工作人員巡街時在這里發現了他。“在那工作不管煙也不管酒,不自由。”初存厚笑著說,他覺得自己這樣挺好的,不喜歡被約束,救護站給他送了不少御寒的棉衣棉被了,他很感謝。
鏡頭三:
孤寡老人寧愿街頭流浪 “這兩天天氣很冷,去救助站吧,那里暖和,有床,還有吃的。 ”在重慶中路的一處高架橋下,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在勸導著一位乞討者。 “沒事,我這些被子夠了,不冷。 ”來自五蓮縣的管老漢今年71歲,是個孤寡老人,平時靠撿垃圾賣廢品維持生活。 “我來青島七八年了,以前都是在四方長途車站一帶乞討。”老人告訴記者。當工作人員詢問老人有無低保金等救濟時,老人說:“戶口剛剛辦下來,可能12月份能領到補貼。 ”
記者從市救助站了解到,管老漢前年就曾被救助站救助過,救助站當時為他購買了車票,并把他送回了老家。可是沒過兩年,老人又重新流浪回了青島。老人說“那邊的養老院不好,吃的不好,住的也不行,還不如我出來流浪更自在。 ”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