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海寧
去年8月,河南周口鄲淮公路投資8億、開工6年仍爛尾,投資方套取上億銀行貸款、拖欠農民工工資一事被媒體曝光,之后經偵部門介入調查。事件過去已近一年,這條公路現已全面復工,但原來參與建設的農民工仍在四處討薪,調查結果至今未對外公布。周口市副市長王田業近日轉述周口市政法委的意見稱,此事要保密,不接受采訪。(7月26日央廣中國之聲) 公路不僅是民生工程,也是“經濟大動脈”。然而,作為河南“十一五”重點項目的鄲淮公路竟然變成了爛尾公路,而且爛尾時間長達六年,各種損失自然不小。按理說,去年媒體報道引起上級有關方面高度重視后,這一爛尾工程應該畫上句號,可實際情況是,只有該工程全面復工讓人感到欣慰,在調查處理方面令人感到失望。
目前,該公路原建設單位河南鄲淮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欠多家施工單位的工程款,而這些施工單位又無法給農民工結款,有上百位農民工因這條爛尾路沒有拿到工資。可見,這條爛尾公路還有很多地方是“爛尾”的,如工程款、民工工資、機械費等仍處于“爛尾”狀態。這說明當地對爛尾公路重視不夠,沒有系統解決該公路存在的問題。
除公路爛尾引發諸多問題外,調查“爛尾”更讓人無法理解和接受。該公路上億銀行貸款是否被私人套取,顯然這個問題并不難調查,但調查近一年時間仍未公布結果。從調查的時間和難易程度來推測,應該說早就有調查結果了。即使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但調查進展應該公開,而有關方面最新說法卻是“保密”。
爛尾公路不僅關乎民眾權益,也關乎施工單位、民工等利益,必須早日公開調查結果。坦率地說,涉及公眾利益的事件調查沒有秘密可言,只有實事求是進行調查,不打折扣公開調查結果,才能避免公共事件造成更大損失。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