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征信記錄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經濟身份證,辦貸款、申請信用卡等都要用到它。現在人們都知道要維持良好的信用記錄,但實際上,除了信用記錄本身,征信記錄的查詢次數也是貸款審批的參考項。近日,濟南市民張女士在查詢征信記錄時發現,自己的征信報告曾在一天內被一家機構“偷看”了三次,而自己毫不知情。
本報記者 劉雅菲
人在家坐月子征信記錄疑被“偷看” 征信記錄除了自己可查詢,在申請信用卡、保險審查、貸款審批、貸后管理等情況下,相關機構也可能去查。個人征信記錄報告中,除了基本的信貸信息、公共信息外,還會顯示過去兩年內,何人何時因為什么原因查過自己的征信報告。
由于自己有貸款,手頭還有信用卡,為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濟南市民張女士會時常查詢一下自己的征信記錄。近日的一次查詢,張女士發現了問題:“今年1月4日這天,我的個人征信記錄被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查了三次,查詢原因是貸款審批。”但在張女士的記憶中,她沒有申請過這樣一筆貸款業務。
“我去年12月中旬剛生完孩子,1月4日還在坐月子呢,就不可能貸款呀。”不僅如此,查詢原因也讓劉女士很擔心,“說是貸款審批,而我又沒有申請,萬一是別人冒用我的身份申請貸款就麻煩了。”
除了這三次查詢記錄,在2015年12月3日和2016年1月9日,張女士的征信記錄還分別被富登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查詢過,查詢原因也是貸款審批。“這兩次查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銀行稱一般不會一天內查多次 為了弄明白征信記錄為何被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查詢,5月23日下午,張女士撥打了該公司客服電話。在提供身份證信息后,工作人員證實張女士的這三次查詢記錄,都 產生在該公司濟南市歷山北路營業部,由一位“zhanghao”的業務員查詢。申請的業務為“平安易貸”,貸款顯示的是張女士的名字和身份證號,不過該筆貸款在最終審核時被拒了。
張女士了解到,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屬于中國平安集團成員,她想起來去年七八月份曾購買過平安財險的保險,并且以保單作抵押,申請了個人消費貸。“當時就是一個姓張的業務員辦的,但是具體叫什么我不知道。”張女士說,去年申請那筆消費貸時,曾授權對方查詢自己的征信記錄,兩三天后貸款就辦下來了。不過,她說,今年3月份,這名業務員又給她打來電話,問她是否還需要貸款。但是在這兩次聯系期間,張女士并沒有和這名業務員及平安集團方面有過貸款方面的交集,也沒去過歷山北路營業部。
什么情況下,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才會查詢個人的征信記錄呢?對此,該公司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客戶申請貸款時,公司需要先核實客戶是否符合貸款條件,如果符合,會有公司的貸款專員同客戶取得電話聯系,客戶電話中同意查詢征信記錄,就會進行查詢。不過,該客服人員稱,一般不會出現一天內查詢多次的情況。
查征信得書面授權但往往是電話確認 按照《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查詢個人征信報告時應當取得被查詢人的書面授權。書面授權可以通過在貸款、貸記卡、準貸記卡以及擔保申請書中增加相應條款取得。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在查詢個人征信記錄前,都需要客戶本人書面授權,并提供身份證復印件。
不過,記者了解到,現在多數網貸平臺在查看個人征信記錄之前,都是通過電話確認,或者用戶直接勾選電子同意書,這給用戶帶來了一定風險,不少人就因為誤操作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同意了授權。
現在最讓張女士擔心的,就是這些查詢記錄對日后申請貸款的影響。23日,記者采訪了多家銀行,其中不少銀行表示,個人征信記錄被查詢次數過多,尤其是貸款審批的查詢過多,的確會影響以后申請貸款,不過本人的查詢不受影響。
某銀行負責個貸的工作人員表示,在貸款審核過程中,除了看征信記錄本身,征信記錄的查詢記錄也是重要的參考條件。“如果看到多次貸前審批查詢,但卻沒有發生貸款。那銀行也許會認為,申請人目前需要資金,但是某些方面條件達不到,所以審核被拒。”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這種影響是相對的,像張女士這種情況,可以在申請貸款時向銀行解釋原因,將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