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南苑街道的劉書真姊妹仨全力照顧兩個患軟骨癥的兄弟16年。后來,父親腦萎縮,逐漸喪失自理能力,姊妹仨又多了一個重任。為幫助更多的軟骨癥病人減輕病痛,兄弟倆簽下了遺體捐獻書。今年4 月28 日,哥哥劉義德去世,其遺體被用于醫學研究。
本報記者 黃廣華 岳茵茵
從小患軟骨癥幾十年全靠人照顧 23 日上午,42 歲的劉義趁坐在車庫門口的沙發上百無聊賴。每天飯后他都會爬出來在門口坐一會兒,鄰居讓他喊什么他就喊,給人要煙抽,見到熟人就問“你干嗎去”。
劉義趁突然扶著沙發站了起來,轉過身后可以清楚地看清他的鞋底。鞋跟是全新的,腳掌卻磨得很薄,雙腿成X形。不借助外力,他自己根本站不起來。一個鄰居走過來給他一支煙,他一只手放在沙發扶手上,借力打著了打火機,很是高興。
能這樣自己來回挪移,對于劉書真姊妹仨來說已經很高興了。“最起碼大小便不在床上。”52 歲的二姐劉淑芹說,前一天晚上臨走前她把一個水桶放在床邊,早上起來一看,弟弟尿了一地。“就這樣最簡單的事他都做不到。”二姐劉淑芹說,兩個弟弟一生下來就是軟骨癥,20 多年前醫院看過都說治不好。1999 年底,母親因癌癥去世后,照顧兩個軟骨癥兄弟的重擔就落在了劉淑芹姊妹仨肩上。大弟弟臥床十幾年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最胖的時候160多斤,必須兩個人照顧。給他擦洗時,一人拉著胳膊一人推著后背,勉強能翻個身。
“有時候我覺得他們是正常人。”大姐劉書真說,大弟弟劉義德去世前,二弟連日號啕大哭,不想哥哥走。“他像正常人一樣有感情,但是智商卻很低。”
老父親不幸中風24 小時離不開人 就在車庫的樓上,他們85歲的父親,被綁帶拴在沙發上才能勉強坐著,兩個女兒在面前照顧,父親時常不認識她們是誰。2010 年底,年邁的父親中風,生活起居24 小時需要人照顧。一次,大姐把老人抱到沙發上,轉臉的工夫老人就滑了下來,磕破了頭。“之后就用綁帶拴住腰,固定在沙發一頭。”大姐劉書真說,父親一日三餐全靠喂。
年邁的父親、兩個軟骨癥兄弟,都由劉書真姊妹三人照顧。姊妹三人每天都會來父親這兒,保證老人身邊24小時有人在,為了照顧父親,她們各自的家必然就不能盡心。“我們家里也都有婆婆,這邊父親照顧好了,婆婆那邊照顧就少了許多,但是,好在對象那邊都很理解,對我們支持很多。”父親這兩年一不高興就發脾氣,時不時還罵三個女兒。
4 月23 日,小妹劉義華喂給父親指甲蓋大小的一塊甜瓜,沒想到差點要了老人的命。“沒想到被這么小的一塊瓜卡住了,父親當時就喘不上氣來,兩腿發軟癱在了地上,趕緊叫來救護車去了醫院,最后大姐一著急給父親摳了出來,這才沒事。有父親在,我們還有個家,父親不在了,我們去哪兒啊!”二姐劉淑芹說。
三天后,他們送走了一位至親。大弟弟劉義德最終器官衰竭離開了人世。“走的時候也就60多斤,去年5月份他還是個大胖子。”二姐劉淑芹說,弟弟終于解脫了,只是遺憾他僅活了48歲。
4月28日,按照劉義德生前簽訂的遺體捐獻協議,他的遺體被送往了濟寧醫學院。
一家人常被照顧捐遺體回報社會 劉義華說,他們一家人經常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鄰居們給弟弟送衣物,街道辦事處、物業公司任何福利都先考慮這家人,就連弟弟坐的沙發都是街道辦事處提供的,現在爺倆每月還有819元的低保。“三年兩個弟弟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用此方式回報社會。希望在醫學上能夠攻破軟骨癥這個課題,不再讓患者這么受罪。”劉義華說,她向家人說出這一想法后,大家一致同意。“當時父親還清醒,也很同意,兩個弟弟同時簽下了協議。”
濟寧紅十字會綜合業務部的武先生受理了劉氏兄弟的捐獻協議,劉義德去世當天他聯系了濟寧醫學院作為接收方,劉義德的遺體被用于醫學研究和教學。“無償捐獻遺體是一件造福后人的事,遺體用于醫學研究或教學,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我們能做的就是為這份愛心做好各種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