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實施多校劃片。(2月23日新華網) “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學區房可能白買了”,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很多不惜高價買下學區房的家長們不淡定了。不過,問題似乎也沒那么簡單,有人認為,以房定校的原則實際上沒變,學區房的性質也沒變,名校較多的片區,房價恐怕不降反升。那么,教育部提出的多校劃片究竟會給孩子入學帶來多大影響?
變“一對一”的定向模式為“一對多”的多向模式,從直觀上來看,多校劃片給了一些非熱門學區家庭的孩子上名校的機會,相比于“一校劃片”更加公平。買了學區房也不一定上得了名校,以此消減學區房的優勢,解決家長過分追捧學區房、中介大肆炒作學區房的現狀,這無疑是多校劃片的根本目的,也是公眾對其寄予的厚望。
然而,不管是“一校劃片”還是“多校劃片”,最低的門檻都是必須擁有一套學區房。即便多校劃片打破了“一勞永逸”的可能,但是在家長心里,哪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強、硬件設施優、社會口碑好,仍然會分出個三六九等,仍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孩子送進一流的學校。這樣很可能會造成一個結果—— 更多的區域被納入競爭之列,帶動更多的房價隨之上漲。
所以,對于多校劃片,我們既要看到其中進步,看到國家相關部門在教育公平上所做的努力,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學區房被熱炒,其本質還是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要想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公平化,還需要繼續深化調整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切實縮小學區與學區之間、學區內各學校之間的差距。這一方面要求國家從根本上改革教育資源配置機制,解決相對落后地區和學校的教育經費不足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教師的待遇,畢竟師資力量的差異是當前學校之間的最大差異。
其實在英國和美國,也采用學區制來控制擇?,F象。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其在學區內通過一定的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及考核評估措施,搭建交互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實施優質學校對薄弱學校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上的指導與幫扶,以及教育設施設備、師資和生源的均衡分配,從而縮小區域內學校間的差距。也就是說,如何劃片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現有學區制的基礎上實現以強帶弱、共同發展、整體推進,才能真正給擇校熱降溫。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