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梅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日前正式向交通運輸部致函,就該部此前出臺的兩份出租車新政文件提出建議,呼吁公正評價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為社會做出的積極貢獻,維護行業市場公平正義,警惕資本行為,杜絕擾亂行業市場正常秩序。(11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 交通運輸部10月10日公布《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動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向社會征求意見,隨即引發利益相關方的強烈反響。作為中國道路運輸業的行業性組織,中國道路運輸協會下設出租汽車與汽車租賃分會,按照組織章程要對繳納會費的會員企業履行一定的職責,這其中就包括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等。因此,該協會為傳統出租車行業站臺,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不過,該協會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有失偏頗。作為既得利益群體,傳統出租車行業難免會對前來“搶飯碗”的網約車有敵意,認為后者擾亂了原有的市場秩序。可是,倘若站在公眾的立場來看,借助“互聯網+”迅速興起的網約車,雖然存在一些新生事物慣有的不規范等缺點,卻打破了傳統出租車的壟斷格局,給出租汽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誠然,大多數出租汽車從業人員能夠恪守職業道德,為乘客提供文明服務,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傳統出租車行業的牌照壟斷和數量管控,一些城市長期存在打車難題,部分出租車司機存在挑客拒載、欺客宰客行為且屢禁不止,令乘客反感。而網約車提供的多樣化服務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讓出行更加便捷,乘客自然會“用腳投票”。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傳統出租汽車已有30多年歷史,為社會發展做出過貢獻,如今在新技術的沖擊下面臨轉型難題。網絡約租車進入國內市場還不到2年,就贏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傳統出租車行業唯有主動擁抱互聯網,切實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才能真正保住自身的“飯碗”。
對于政策制定方來說,除了聽取該協會的相關意見之外,也要更廣泛地聽取社會上的各種聲音。無論對傳統出租車還是網約車,都必須一碗水端平。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體現出最大限度的公平,從而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