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探險絕非冒險。過去,驢友的任性透支了太多社會寬容;今后,對任性的驢友要“該救救該罰罰”,讓更多的驢友明白,不能因為所謂的刺激而忽視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能無視社會為搜救付出的巨大成本。 近日,17名驢友私自進入廣西長灘河自然保護區(qū)探險露營,結(jié)果遇暴雨失聯(lián),當?shù)卣M織上百人、歷經(jīng)51個小時、花費10多萬元才將17人救出。10月12日,當?shù)叵嚓P(guān)部門決定:對17名獲救驢友每人處罰款1000元。(10月14日《京華時報》) 驢友們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讓當?shù)馗冻隽松习偃恕⑹嗳f元的代價。盡管最終驢友們被處以罰款,但相比救援的巨大花費,只是微乎其微。而更常見的的情況是,救援完成后僅僅對驢友警告教育了事,費用還是政府來埋單。于是,越來越多的公眾開始思考,驢友們的冒險行為一再挑戰(zhàn)社會的寬容底線,他們是否也該為救援分擔經(jīng)濟成本。
當然,政府需要在老百姓生命遭遇危險時伸出援手,但政府的救援資源畢竟有限。更何況,在驢友遇險這件事上,很多都是因為不守規(guī)則,缺少風險安全意識,不懂得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負責。以此事為例,廣西長灘河自然保護區(qū)在顯著位置樹立了警示牌,提醒游客“長灘河片區(qū)屬于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嚴禁進入,違者必究”。面對危險地帶、禁入?yún)^(qū)域,卻依然按捺不住一顆“冒險”的心。這不僅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公共資源的無謂浪費,必須接受處罰。
當前,對驢友的處罰之所以不多見,是因為沒有戶外探險管理的相關(guān)管理辦法或規(guī)定,也就是缺少法律約束,對于違規(guī)戶外行為,有關(guān)部門想罰也沒有依據(jù)。而在一些西方國家,受困驢友撥通求救電話后,官方倘若出動直升機救援,除非是求救者肢體大量出血,或是脊椎受傷不能動彈,官方才會完全免費營救。一旦發(fā)現(xiàn)求救者身體狀況完好,且綜合評估周邊環(huán)境不至于對被困者造成直接危險時,官方或會要求被困者交付一定比例的營救成本。也就是說,政府對于戶外探險等活動的救援并非大包大攬,而是建立一個合理的費用評估體系,合理分擔責任。
其實,近年來,隨著戶外探險事故的增多,一些地方政府也在著手出臺戶外探險管理辦法,如2011年四川阿壩州就結(jié)合一系列發(fā)生在四姑娘山的戶外險情,制訂戶外探險管理辦法。但要想防止驢友探險事故的發(fā)生,增強驢友責任意識,國家層面還應(yīng)該出臺針對性的專門管理辦法。
探險絕非冒險。就像杭州的一名驢友所說,有些人憑著血氣和膽量玩戶外運動,絲毫不考慮安全因素,這不是勇敢,而是魯莽的表現(xiàn)。過去,驢友的任性透支了太多社會寬容;今后,對待任性的驢友要做到“該救救該罰罰”。發(fā)揮經(jīng)濟杠桿的作用,也許才能讓更多的驢友明白,不能因為所謂的刺激而忽視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能無視社會為此付出的巨大成本,在任何時候,安全總是第一位的。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