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個樓座、26個單元、523戶住戶,市南區長汀路1號這樣一個老式開放大樓院卻一點也看不出亂來,小區內停車井然有序,路面干凈整潔,綠樹和花叢環繞著居民樓,小區內也特別幽靜,居民在樓下遛彎和逛公園差不多。昨天,記者來到這個樓院探訪了解到,之前這里也是“臟亂差”的典型,但從2013年春天開始,這個院發生了大變化,老居民宋立亭等人牽頭,聯合社區、樓院原主管單位成立了業委會,市南區政府投入300多萬對小區改造,從此這個院里講的都是“春天的故事”了。
“半封閉自治”改變環境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市南區長汀路1號樓院,這個樓院目前是半封閉狀態,車輛需要從位于寧夏路上的大門門禁出入,行人則可以從寧夏路或長汀路進來,樓院內的11個樓座根據地形錯落分布,樓前除了干凈整潔的道路外,在不影響通行的地方規劃了車位,車輛都整齊停在車位內,而一些邊角的地方全部綠化,低矮的灌木,高聳的大樹都有。特別是樓院雖然處在一個鬧市區,但里面特別安靜,有老人帶著孩子遛彎,也有年輕人在院內跑圈運動。
“我們樓院這個好環境,多虧了有業委會的幾個熱心鄰居,他們倡導大家改善了環境。”根據樓院內居民的指點,記者找到了樓院內的業委會辦公室,辦公室位于樓院一角,是用原來車棚改造的,除了辦公室,還配備了供居民使用的乒乓球活動室、黨員活動室等。業委會副主任宋立亭當天在辦公室值班,他給記者講述了這個樓院“春天的故事”。
昔日臟亂樓院變花園 “我們這個樓院占地50畝,是青島大學的職工宿舍,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宋立亭說,剛開始這里確實不錯,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由于缺乏管理,這里就開始變樣了。特別是這個年代樓院內還有部分施工未完成,加上電路、供熱等安裝改造,樓院內到處坑坑洼洼,垃圾常年沒有人清理,到處是臭味,車輛也是亂停放,經常在樓院內出現堵車。很多老鄰居住不下去,就搬走了,也有人直接把房子賣掉了。
“改變從2013年春天開始,我和幾名老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聯合起來,一起找相關部門協商,最后我們成立了業委會,并且市南區政府給我們支持,前后總共投入了300多萬,翻修路面、清運垃圾、種植綠化等,幫忙把樓院的硬件環境改善了。”宋立亭告訴記者,他們中間經過了多次摸底調查、公示方案等,放棄了之前想引進物業管理的想法,絕大多數居民同意這種 “半封閉自治”的模式。
“這種模式下,居民每家每年只需要100元保潔費,我們請了專人打掃小區,其他就都沒有費用了。”市南區金門路街道辦事處仙游路社區居委會主任趙青告訴記者,特別是業委會的這幾名成員都是義務為大家服務,不拿一分錢工資。
多個服務小隊保障 “政府出資改造好硬件環境后,其實最大的難題還是后面的管理,我們業委會這幾名成員都是非常熱心負責的,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才換來了樓院好環境的保持。”趙青說,運行3年來,樓院的環境越來越走向正軌,越來越美麗,很多之前搬走的住戶也搬回來住了,樓院內的房價也漲了很多,盡管這樣,523戶的樓院,80%以上還是原來老住戶在住。
“我們成立了巡邏、維修、安全、宣傳等小組,為居民義務服務,還在每個單元都找了一名樓組長。”宋立亭說,巡邏小組每天都要在樓院內巡邏一遍,發現哪個地方有問題,或者有新變化,都要記錄下來,每天寫巡邏日記,出現的問題能解決的馬上解決,解決不了的上報到社區、街道或相關部門幫忙解決。特別是看見有陌生人,他們都會認真盯著,一旦發現有問題馬上會報警。近兩年來,整個樓院盜竊案零案發。
維修小組也是義務為居民修理樓院內的設施,哪里壞了,馬上就能去幫忙修理,修理不了的,也是會幫忙聯系專業人員來修理。
鏈接
老樓院的“新住法”請你講 島城現存有許多建于數十年前的老樓院,這些老樓院基本都是沒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小區。這些老樓院配建時的基礎設施落后、沒有配套停車空間、商販隨意進出、墻面小廣告泛濫……諸多原因讓老樓院給人以陳舊落后的感覺。不過,也有一些老樓院通過居民和社區的多方努力,把老樓院管理得井井有條,讓老樓院煥發青春,其環境、管理絲毫不亞于“高大上”的現代化新建小區。其實,老樓院也有“新住法”,如果你家所在的老樓院已經治理得很上“檔次”,或者對老樓院的管理有什么高見,可以發短信到13006505128。
記者 孫啟孟 攝影報道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