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英鋒
10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7萬多名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記者當天從北京環衛集團獲悉,今年升旗現場的垃圾量明顯減少,游客不但主動將垃圾扔進果皮箱,有的還自備垃圾袋,幾乎是“人走地凈”。(10月2日《京華時報》) 猶記之前的幾年,游客在國慶日到北京天安門廣場觀升旗始終延續著人走地臟、人走地亂的尷尬紀錄,動輒留下成噸垃圾。這不僅有損游客形象,破壞天安門廣場的環境,還給環衛工人增添了很大負擔。而今年,7萬多游客在天安門廣場觀升旗竟然做到了“人走地凈”,彰顯了文明的進步,讓人刮目相看。
這是對文明的集體堅守、對國旗的尊重,是一道美麗風景。關于1964年有一則流傳很廣的報道——東京奧運會結束后,所有日本人都把垃圾帶回家,現場沒有留下一片廢紙。這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從當時的錄像和電視轉播可以看出,當時的現場確實非常整潔。如今,天安門廣場觀升旗后的“人走地凈”也打造了一個文明標桿,展現了中國游客的高素質和新風貌。
近年來,我國公民的規則意識不斷提升,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當然,要提升社會文明水平,除了依靠公民個體的努力外,還要依靠政府以及相關組織的努力。一個景區,如果垃圾桶、公廁等服務設施充足,位置合理,景區的引導服務到位,游客的不文明現象就會明顯減少。其他領域的文明建設也是這個理兒。
事實上,這次觀升旗后的“人走地凈”也有環衛部門的一大份功勞,北京環衛集團在為環境保持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這種后勤保障至關重要,其他地區、部門或單位也可以吸取這種經驗,有針對性地彌補后勤保障的短板,提升后勤保障的水平,為文明進步打好硬件基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