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堂吉偉德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銀行卡免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政策實施已經一年,很多儲戶對此仍不知情。而不少銀行也只在政策實施初期公示過該通知,如今儲戶不問也不會主動告知。(8月4日《證券日報》) 打破利益比觸及靈魂都難。正如有用戶質疑那樣,與當初為了推銷業務而大造聲勢,甚至不厭其煩地進行廣告轟炸相比,讓銀行讓利或減免費用時,其又低調得悄無聲息,如此強烈的反差,根本上講還是利益作崇。“唯利是圖”之下,擴展業務的窮盡其法與讓利的諱莫如深,不過是一塊硬幣的兩面,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別。
中國銀監會發布的2014年度監管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1.55萬億元,同比增長9.65%。然而,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換言之,“破萬億”的利潤八成以上來自利息差。特別是為了獲利而不斷升騰的收費沖動,使得銀行收費名目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越治理越反彈的現象。根據銀行業協會2011年公布的數據,銀行業各類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收費項目850項。而2003年出臺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但在“商業銀行自行制定和調整”這一規定之下,收費項目不斷膨脹。雖然減少收費反哺社會成為銀行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社會創新的現實要求,然而在壟斷行業的強大阻力下,這一步驟推進得并不順利。那顆“服務的心”依然成色不足。
這既是銀行整體商業道德低下的延續,也是監管力度偏弱的表現,更是需要進一步推進銀行改革的佐證。要讓銀行消解固有的偏見與傲慢,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壟斷,只有讓競爭成為源頭活水,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