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幾天前,“市血液中心人均年薪超過35萬元”報道成為焦點,深圳衛計委緊急召開發布會,公布準確數字應為19.68萬。截至7月9日,媒體統計了深圳60多個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公布的部門預算報告中,有關工資福利支出數目情況。數據顯示,今年的工資福利支出約為18萬元/人,最高為前海管理局,人均43.7萬元。(7月10日《南方都市報》) “人均35萬年薪”就曾令輿論咋舌,如今的43.7萬,恐怕更容易引爆民意的槽點:公共服務崗位如此不差錢,年薪數倍于市民的工資,財政可以如此慷慨無度嗎?
不過,真正的問題是兩個:第一,根據深圳血液中心后來的解釋,其實人家是把在編與臨聘算在一起了,只是預算中沒有提及臨聘的數字。那么,為什么不能在人均工資福利上,把話攤開來講呢?第二,公職人員薪資高低有別,自然是很正常的事,但怎樣才算是正態分布,缺乏專業考量后就容易淪為口水議題。這個時候,高薪崗位不妨來個情況說明。不過歸根到底,還是要在預算層面做好制度性文章,讓每一筆“人均支出”,都成為無懈可擊的公共數據。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