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春茶季。綠油油的茶田里,茶農正忙碌著采茶。不遠處是櫻花盛放、樹木蒼翠的二龍山,延坡而上的農家宴里,游客熙熙攘攘。這個春天,嶗山深處的小社區,一派繁忙溫馨景象。
社區農民的生活正在發生巨變。6年前的沿山小平房,現在分布著十多家收入可觀、設施齊全的農家宴;曾經年收入不過萬元的山里農民,現在茶葉、旅游、餐飲服務……樣樣有聲有色。變化的不僅是鄉容村貌,王哥莊社區正在走一條民俗生態旅游新路;豐富的也不僅是社區農民的錢袋子,思想、文化、環境建設,都在同步提升。
在中國城鄉二元化推進的過程中,嶗山,正在探討適合鄉村發展的可持續模式和特有路徑。曉望社區、王山口社區等嶗山社區各有特色,或依山起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或筑美村容,構建文明優美新社區,富饒和諧的現代鄉村發展特色路徑,正徐徐鋪開。
二龍山中茶香濃
進入王哥莊曉望社區,最初印象是鐘明水秀的二龍山,路邊繁花處處;遠處依山而成的茶園,一片翠綠。更震撼的,是一種欣欣向榮的社區發展氣象。
這是探索中的中國現代鄉村的一種想象。2015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與城鄉二元探索的深化,新農村與新農民是亟待詮釋的新名詞。
現代化鄉村如何度量?
嶗山曉望社區是一個很好的典型,敢作敢為的創新力是成就的根源。在現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熱潮中,2009年,曉望社區成立“青島曉望生態旅游公司”,黨群聯動,創新農村結構調整方式。這讓曉望人十多年來,第一次通過旅游開發,有了集體經營性收入,第一次依托“二龍山”,為農村發展畫龍點睛。
當下的二龍山,已經是國家AAA級景區,在青島乃至周邊聲名赫赫。曉望社區黨總支黨員姜仕欣告訴記者,現在二龍山景區是集旅游、度假、觀光、休閑、健身、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而且依舊在不斷開發建設之中。近日,投資1400多萬的景觀河道正在收尾,新建的郭琇書院已經主體完工,社區文化與旅游內涵不斷加深。接下來,還在探討新建客服中心,停車場規模翻一倍,爭取國家AAAA級景區資格,讓二龍山再升格。
這條鄉村的現代化探索新路,最根本、無可辯駁的成績在于,它讓村民實實在在獲得了工作、文化、發展等多重收益。也讓社區發展與和諧的助推力植根于此。據曉望社區統計,2014年,社區旅游收入2.16億元,人均收入15890元。在此基礎上,多種特色產業生成并進一步聯動發展,經濟發展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耙郧按謇锱嗣Φ臅r候采茶,閑下來無事可做。現在依托旅游,有的開農家宴,有的幫忙打工,賺錢多了村里更和諧了。”二龍山下一家農家宴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周邊的鄰居就在自家農家宴打工。而且,旅游產業的巨大拉動作用,讓社區傳統的優勢資源,被游客進一步盤活。
今日二龍山,山中茶香更盛?!安栲l人家”正在迎接它的進一步發展期。如今,曉望社區90%以上的村民種植茶葉,種植面積1400多畝。發展路上黨群聯動發力,在曉望社區,有青島市最大的集體產業專業合作社,社區村民共享紅利的“甘霖春”茶葉品牌,成為馳名海外的“嶗山茶”中重要一品。“近年來,曉望黨總支先后籌建"嶗山茶文化博物館",承辦九屆嶗山茶文化節,投資推廣自主品牌,以茶富民;適時啟動開發"塘子觀"二龍山風景區工程,發展鄉村旅游業,拉動服務業,以景富民?!睍酝鐓^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社區將繼續堅持茶葉種植為主,旅游產業為輔的發展戰略思路,一面盤活現有資源,一面保護山地生態,趟出一條生態文明新農村的建設之路。
生態發展新桃源
如果說用“車水馬龍”來描述曉望社區給人的初印象,它身旁的王山口社區則全然不同,和諧靜謐,櫻花盛開,玉蘭吐芽,反倒有著幾分歐式小鎮的內斂與優美。
“和諧,換一個詞形容,還是和諧。村里甚至少有吵架的,晚上大伙一塊兒在廣場上跳廣場舞,村風非常親。”路遇的王山口老人談起自己的村子,語氣中帶著自然而然的驕傲。
文明是與經濟發展不同的一維。在社會環境的營造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始終是一大命題,它既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又是區域現代化的軟環境和衡量指標。
經濟發展的“聯動化”、“生態化”,展現了王山口人的建設智慧。在王山口,提到姜岱愛、王亮,那是社區響當當的“人物”。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是社區的“經濟帶頭戶”,在王山口,專門成立了“王山口大饅頭研發中心”。模式是“10+10+10”,10戶經濟帶頭戶、10戶老黨員戶、10戶困難戶,大家齊心協力,集體致富。
和諧成為一種社區氛圍。漫步王山口社區,喬婆婆大饅頭、“福祿壽禧牌系列產品”等王哥莊饅頭的金字招牌,隨處可見。王山口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社區饅頭生產戶已經發展到60多戶,饅頭產業,為王山口社區農民致富增添了一條金路。
“綠色農業”發展,則呈現出王山口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新思路。 村在民劉英帶領下,記者參觀了 區的社“三八婦女示范園”。占地 多畝的20面積上,分布著9個溫室大棚。劉英告訴記者,大棚中生產的蔬果,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產品。大棚之外村里人還有“庭院經濟”,家前院后的櫻桃、杏樹、桃樹,不僅為農民增收提供新路,還讓社區繁花似錦,如同世外桃源。
經濟發展背后,物質與精神建設“雙向驅動”,一直是王山口發展的根本特色。作為山東省文明社區,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如何融入鄉村發展,一直是王山口社區兩委的工作思路。也是“王山口路徑”的特色所在。
最初的王山口并不是什么“好村子”。劉英回憶,嫁到社區30多年,早年的時候,全部都是泥土路,雨天一身泥。社區甚至沒有污水渠、沒有路燈。與生活貧瘠相伴隨的,是社區環境的臟亂差。而現在,她用了翻天覆地、煥然一新和笑容來回答記者。
一組數字展現出了這個“大美鄉村”的成長路:近年來,王山口社區先后投入60多萬元,完成了全社區主、次干道的硬化。目前,社區亮化率已經實現100%,路邊溝渠全部整治一新,綠化加強,全部社區“三季有花、四季帶綠”。當然,與之相伴隨的,社區經濟發展已經非往日可比。
“鄉村發展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社區人的思路。重視黨建,以黨建促發展;發揮優勢,構建優美社區環境;以人為本,多種方式惠民利民?!蓖跎娇谏鐓^黨支部的一位老黨員,精煉概括了多年來探索與發展之路:民生和諧,建設有嶗山特色的新農村、新社區。 通訊員 姜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