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形成規模的"五金街"。
本報訊(記者 劉振) 現如今,集聚發展體現在各個領域,大到集聚大型企業的各個工業園區,小到集聚衣、食的一條條街道,而
膠州市惠州路便是一條集聚五金商店的路,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此經營的幾家五金商店到現在的過百家五金商店,二十多年的歷史,已經讓這條路印上了“五金街”的稱呼,而在此經營的
商家表示,雖然競爭壓力愈發增大,但五金商店集聚一起,也帶來了客流量增大等種種優勢。
近日,記者來到了膠州市惠州路看到,在膠州路至鄭州路的這一段的道路兩邊,分布著大大小小過百家五金商店,有一些經營各類產品的店鋪,還有一些代理品牌的店鋪,而經營的產品也是十分豐富,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各類五金機械,在這里幾乎都能買到,不少市民也穿梭在各家商店內,尋找自己需要的產品。“這家店鋪里沒有的產品,可以在下一家店鋪找到,這么多五金商店集聚到一起,產品種類很豐富,確實方便了市民挑選?!笔忻駞窍壬f道。
據一家五金商店的負責人介紹,惠州路開始出現五金店鋪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最初只有幾家五金商店,經營著一些簡單的五金工具,而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包羅了農用機械、機電產品、五金器械等豐富的五金產品。“當時這里的幾家五金商店可能生意不錯,其他人看好了這塊地方后,便也在這里開起了五金店,而還有一些五金店從其他地方搬過來,經過逐漸的發展,現在整條道路幾乎都是經營跟五金相關的商店。”
“雖然五金商店集聚到一起,造成了各家商店經營的產品多有重復,買家往往會貨比三家,商家的競爭壓力也增大了,但畢竟形成了規模,五金街的知名度增大了,市民和一些采購商需要什么產品,便會輕車熟路地到這里購買,客流量增加了,對于五金商店來說,還是利大于弊。”商家王先生告訴記者,七八年前他在其他地方開了一家比較小的五金商店,雖說周圍很少有其他的五金商店進行競爭,但名氣不大,產品也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豐富需求 ,生意一直比較平淡 ,“后來我便咬咬牙,搬到了這里,沒想到生意比之前好了不少,店鋪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還有了許多比較穩定的客戶?!?br>
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到,每家五金商店由于店鋪規模、經營品種不同,一年的營業額也從幾十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一家經營水暖管件商店的商家告訴記者,他在惠州路上經營這家店鋪已有十多年,通過多年的打拼,店鋪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雖說近幾年受競爭壓力增大,市場不太景氣等因素的影響,但每年的營業額還是能夠穩定在兩三百萬元。
“五金商家集聚到一起,想要長期發展 ,必須得守住誠信,因為競爭壓力大了,一件劣質產品就可能讓壞了一家商店的名聲,甚至導致退出。”商家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五金行業還沒有相關的協會組織,希望能夠成立一個五金行業協會,五金商家們可以聚集到一起互相交流經驗,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五金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