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玉正在排練。
提起
膠州,許多人就會想到膠州大秧歌和
茂腔,作為膠州當地的傳統民俗,膠州大秧歌和茂腔一直以來都被膠州當地人所喜聞樂見,也是膠州人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民俗節目。2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湖州路上的膠州體育場,探訪了正在準備過年節目的膠州金陽光
茂腔劇團,現場觀看了劇團排練。
擊節敲鼓,喜慶熱鬧
2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膠州市體育場,在體育場的一間場地當中,記者找到了膠州金陽光茂腔劇團。還沒走進大門,就聽到了鼓聲和京胡的悠揚曲聲,期間不時有茂腔藝人的對白穿插其中,聽起來非常熱鬧喜慶。
“我們劇團現在準備的就是今年過年要表演的茂腔。”金陽光茂腔劇團的團長王金玉告訴記者,目前劇目和劇本都已經敲定,演員正在進行最后的排練,對詞和練習樂曲,“這次演出的曲目是《葡萄架》,講述的是一段駙馬與原配妻子之間的故事,是茂腔傳統的曲目,也是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之一。”王金玉說。
演員都來自各個鄉鎮
“我們劇團現在共有30人,都會在春節的節目里登臺亮相。”王金玉說。在排練室記者看到,有12名演員正圍坐在桌前,有的身前擺著板鼓,有的抱著京胡,有的則拿著劇本互相交流,時不時要吊起嗓子,互相演示一番,“今天人沒有來全,我們劇團的演員都是來自膠州各地的鄉鎮。”王金玉說。
據了解,金陽光茂腔劇團的前身是一個村的文藝團體,后來被王金玉接手,吸納膠州當地的茂腔愛好者與專業演員,最后組成了這個劇團。
正月將表演二十多天
“我當年學的就是戲曲,畢業之后到了青島茂腔劇團,從事茂腔表演。”王金玉告訴記者,之后,她從青島茂腔劇團辭職,回到了家鄉膠州,身懷專業功底的王金玉覺得不能就這樣放棄藝術追求,于是機緣巧合之下,在2003年10月接手并創建了膠州金陽光茂腔劇團。
據了解,王金玉同時還是膠州市認定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州八角鼓的傳承人,在創建了劇團之后,她先后帶領劇團演出數百場,足跡遍布膠州市的各個鄉鎮,還走出膠州,在青島的其他縣市進行過表演,“我就是想用家鄉的藝術為家鄉做點貢獻。”王金玉說。
“我們的演員非常辛苦,過年只能休息初一到初三三天。”王金玉告訴記者,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市民在節假日里欣賞到膠州本土藝術的魅力,他們劇團一般都會在正月里輾轉各地進行表演。
王金玉告訴記者,茂腔在年輕人中也比較有市場,他們劇團中就有30多歲的演員,但是大多數還是高齡的藝術家,長期的奔波也讓他們非常疲憊,“但是茂腔演起來就是高興,不光看的人高興,演的人更高興。”劇團主弦劉長東說。
文/圖 記者 張欣健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