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重視祭祀祖先,在年節和紀念日都會為祖先敬香,伴隨著這一習俗,制香手藝也是許多地方不斷傳承的手藝,在
膠州市膠東街道
談家莊村,村民就有上百年的制香歷史。1月28日,記者來到了談家莊村,探訪了這里的制香大戶談偉,談偉告訴記者,談家莊村有三四十戶人家制作
黃香,是名副其實的制香大村。
辛苦:一天制香18小時
1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談家莊村,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當地的制香大戶談偉的家。本以為時間還早,可能見不到現場制香的過程,但沒想到談偉已經在工作?!澳阍僭鐏韼讉€小時我還是在干活。”談偉告訴記者,制作黃香的工藝十分復雜,他每天從凌晨3時就要起床,直到晚上9時休息,每天工作18個小時才能完成黃香的制作。
在村東側的豐偉制香廠的制香車間,記者看到,機器正在不斷運轉,工人們則在機器傳送帶后將制作出的半成品切斷并且放到笸籮上,拿到室外曬干,“這是擠壓和出條?!闭剛ジ嬖V記者,現在用機器來代替這幾個步驟,但是制作黃香有上籮、晾曬、壓直和包裝等十多道工序,尤其是配料,更需要精細的人工操作,所以還是非常辛苦。
成果:一天制作上千封
“用手工制作的方法我也會,都是從老一輩那里學來的,直到近些年才上了機器。”談偉告訴記者,上了機器之后,用時和用人都省了很多,還提高了產量,一天能制作上千封香,而在以前制作黃香需要先將原料磨碎并且擠壓出來,人工完成擠壓和出條,非常耗時不說,而且是個重體力勞動,非常難做。
“而且用機器還能保證香的質量?!闭剛ジ嬖V記者,磨碎原料等步驟十分關鍵,操作不好會讓香的質量大打折扣,為了讓香始終保證高品質,除了關鍵步驟機械操作之外,談偉每天還要自己親自配置配料,“這是家里幾代人總結出的配方,這么做也是為了保密。”談偉說。
講述:爺爺的長輩就會做香
“我們村傳說是在明朝的時候建村的。”談偉告訴記者,傳說在明朝崇禎年間,嶗山李村附近的侯家村李良佐、李良臣兄弟來到了這里,為當地的地主談震在此侍弄果園,其后談家的兩個兒子也來到這里定居,這里就被稱為談家莊,并且一直叫到了今天?!斑@些都是有考證的,但是村里制香的事情卻沒有詳細的記載?!闭剛フf。
談偉告訴記者 ,在他的印象當中,自己的爺爺那輩人就有人向長輩學習制香,幾代人算下來,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而談偉的制香名氣大,也是因為自己的丈人高惠義在當年承包了村集體的制香設備,“我用的配方也是老丈人給配的。”談偉說。
愿望:希望能有人傳承事業
許多老手藝之所以需要保護,就是因為沒有人愿意傳承下這份工作,談偉目前也面臨著這個難題,“我今年46歲,別看我已經到了這個年紀,我還算是村里最年輕的制香師傅了?!闭剛ジ嬖V記者,由于制香需要起早摸黑,而且工作起來十分疲勞,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做這個工作了,眼下村里也并沒有年輕人會這門手藝。
“其實這個也不少掙錢。”談偉說,每到逢年過節,黃香都會供不應求,有大量人上門求購,就算是平日,談偉他們制作的加入中草藥的新型黃香也有人求購?!按謇锏睦先诉^來打打工,一個月2000多元也是沒問題的。”談偉說。
文/圖 記者 張欣健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